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作用、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澜沧江南带是我国东南部地区的重要构造单元之一,地处滇缅交界处,区域涵盖云南省西南部和滇东南地区。在这一地区内,有着丰富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是研究晚古生代及新生代地质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其中,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活动是该区域极具代表性的岩石事件之一,本篇文章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质概况 澜沧江南带位于滇南-滇中构造体系中,其东南部与滇东-南昌岩浆带相邻,西北部与怒江断裂带、滇中地块相接,东北部与甘南-金沙江构造带接壤。该区域自北向南可以分为寻甸旧地、晋宁旧地、红河-广南、建水、元阳-个旧盆地和瑞丽-芒市旧地等几个构造单元。其中,元阳-个旧盆地为一个典型的盆地构造,寻甸旧地为一个醒目的古造山带,晋宁与红河-广南地区则分别为左旋走滑断裂和右旋走滑断裂构造的代表。 二、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活动 三叠纪晚期,澜沧江南带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构造变革,即印支期-华南大陆与龙门山岛弧地壳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该区域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严重影响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目前,研究表明,该地区三叠纪晚期岩浆活动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它们分别发生在2.5亿年前、2.28亿年前和2.16亿年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 早期岩浆作用 早期岩浆作用主要表现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苏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的分布。这些岩石具有高硅、低铝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经典的钙碱性岩石特征,其中,二长花岗岩是最为典型的岩石类型之一。研究表明,早期岩浆作用与构造变形具有紧密的关联,体现为岩石构造与构造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呈现出“岩石-构造-岩浆”之间复杂的动态变异关系。 中期岩浆作用 中期岩浆作用主要体现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花岗岩-斑岩组合等岩石类型。这些岩石具有晚目、高铝、高钾等特征,同时显示出富集Rb、Ba、Sr、Nb、Ta等元素和LREE轻稀土元素特征,具有典型的金属成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一时期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瑞丽-芒市旧地和元阳-个旧盆地等构造单元,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区域性特征。 晚期岩浆作用 晚期岩浆作用主要表现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类型分布,包括橄榄辉石闪长玢岩、玢岩、一些脆性变形的斑岩和岩浆热液作用生成的石英热液脉等。这些岩石在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具有不同的性质,其热液脉则呈现出富硫、富铅和富镉等金属元素的特征。石英热液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晚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联。 三、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岩石成因 三叠纪晚期澜沧江南带的岩石组成和物质来源非常丰富,具有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早期岩浆作用主要形成于富铝基性岩浆源区;中期岩浆作用主要形成于基性岩浆源区;晚期岩浆活动则主要源自地幔和前寒武纪地壳,其中部分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区域岩石形成的物质来源主要包括前寒武纪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这些物质经过后期的混合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揭示出澜沧江南带三叠纪晚期的区域物源性和构造演化史。 (2)构造意义 澜沧江南带的三叠纪碰撞后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呈现出极强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影响了区域的地貌形态和构造演化。受到巨大的古地理环境和构造变形因素影响,该区域形成了大量的丘陵、隆起、断块等地貌类型,同时也影响了生物的分布和演化。此外,该区域的成矿作用和能源资源潜力与该地区的侵入岩体和火山岩群的特征密切相关,是近年来晚古生代及新生代区域性成矿作用和能源资源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总结 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活动具有丰富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组合和侵入岩体群,表明该区域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和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该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岩石成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并影响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古生物的演化。因此,对该区域的三叠纪碰撞后岩浆活动和成岩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了解当地的地质演化过程和整个东南地区的区域性演化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