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研究 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配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差动保护是最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然而,当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特性可能会导致差动保护的误动作,从而降低了保护的可靠性。本文通过研究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旨在提高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差动保护;误动作;灵敏性 1.引言 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变压器保护方式,它通过进行电流比较,实时检测变压器的状态,及时发现内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电流互感器是差动保护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保护装置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电流互感器存在饱和问题,当互感器饱和时,可能导致差动保护的误动作,从而降低保护的可靠性。 2.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 电流互感器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能够产生准确的二次电流,以供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比较。然而,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会瞬间增大,这可能超出了互感器的额定测量范围,导致互感器产生饱和。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特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一次电流超过一定数值时,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不再随之线性增加,而是开始饱和,即二次电流增加的速度下降。这会导致差动保护装置错误地判断为故障,产生误动作。 3.饱和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误动作 当变压器发生内部短路等故障时,故障电流会瞬间增大,如果此时互感器饱和,差动保护装置可能会错误地判断为故障,产生误动作。这将导致变压器无故断电,给电力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停电。 3.2灵敏性下降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特性会导致饱和区的电流无法准确测量,因此差动保护的灵敏性会下降。一旦饱和发生,差动保护装置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延误了对变压器的保护和维修。 3.3计算困难 变压器差动保护通过计算二次电流的差值来判断是否发生内部故障。然而,当电流互感器发生饱和时,二次电流的准确值将变得难以计算。这将增加差动保护的计算复杂度,降低保护的可靠性。 4.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必须解决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以下是几种解决方案: 4.1使用饱和电流互感器 传统电流互感器对饱和敏感,因此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专门设计用于差动保护的饱和电流互感器。这些互感器具有更高的线性度和更低的饱和特性,能够提高差动保护的精度和可靠性。 4.2互感器饱和补偿 通过对电流互感器进行补偿,可以消除或减小互感器饱和带来的影响。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差动保护装置中引入饱和补偿算法,根据互感器的饱和特性对测量值进行修正,以提高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4.3多互感器联动 在差动保护系统中使用多个互感器进行测量,并联动计算二次电流的差值。这样可以通过比较多个互感器的测量值来检测饱和,并减小互感器饱和带来的误动作的风险。 5.结论 电流互感器饱和特性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提高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对互感器的饱和特性进行全面了解,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饱和电流互感器、互感器饱和补偿和多互感器联动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互感器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DINGCongxuan,YUANXi,XUMing,etal.InfluenceofCurrentTransformerSaturationonTransformerDifferentialProtection[J].ElectricalPowerEquipment,2014,35(12):88-91. [2]LANZhiwen,ZHUChao,XIADaozhi.AnalysisofDifferentialProtectionMaloperationCausedbytheDeviationofCTSaturationCharacteristic[J].HighVoltageEngineering,2015,41(8):2518-2524. [3]ZHANGJun,SUNCaizhi,WANGYing,etal.ResearchonFilteringUnintentionalCTSaturationinTransformerDifferentialProtection[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0,50(1):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