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及其周缘油气成藏机制研究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中,文昌凹陷被认为是珠江口盆地上部中新世沉积的水平构造,是当前该油气勘探重点区域之一。本文将围绕文昌凹陷及其周缘油气成藏机制进行探讨。 一、文昌凹陷及其地质背景 文昌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中部,是该盆地的北部凹陷,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约有3500平方公里。该区域受强烈的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两条主要断裂带和许多次要断裂带,是一个复杂的多级断块构造区。 文昌凹陷地区上部中新统主要沉积了四套沉积层序,下部古近系主要沉积了路南组和岗厦组两个层位。该区域构造发育,以西北走向的花岗岩侵入、东南走向的韶关岩和火山岩侵入、以及晚更新世的膨胀性火山喷发等为重要构造事件。受构造变形作用,文昌凹陷区域碎屑颗粒多为断屑和折屑,碳酸盐岩较少。 二、文昌凹陷油气成因 在文昌凹陷及其周缘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现该区域含油气层位主要为上第三系和下第四系沉积层位。下第四系沉积层位主要出产高含硫、高钠、常压凝析油,上第三系沉积层位主要出产低含硫、低钠干气和低温液态烃。 根据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文昌凹陷油气形成的机制主要为古地理、生物、岩石圈流体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1.古地理因素 文昌凹陷区域在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属于亚欧大陆南部的碰撞带,在构造变形下形成了许多断层和构造高低变化明显的盆状隆起结构。由于文昌凹陷受到盆地边缘和前缘海水的影响,在地球历史上形成了多次海陆相间的生物带,为含油气源岩和储层岩石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环境。 2.生物因素 文昌凹陷区域在下第四系中含有大量生物高分子有机质,烃源岩类型主要为湖相沉积黑色泥岩和热液沉积岩石。在高温、高压、长期埋藏的环境条件下,有机质经过热解、重排、裂解等化学反应转化为烃类物质,成为了含油气的母质。 3.岩石圈流体因素 文昌凹陷受东南边缘花岗岩体和火山岩体的影响,含有丰富的烃类物质。而这些物质则往往是由深部岩石圈流体向上扩散产生的,并与源岩和储层岩石接触而形成的。此外,岩石圈流体还对沉积岩石产生了热液改造作用,改善了烃类物质的演化情况,促进了油气的形成和聚集。 4.构造因素 文昌凹陷区域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许多复杂的构造体系和沉积体系。这些构造和沉积变化带来了多次地质演变,可能参与到油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中,是文昌凹陷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三、文昌凹陷油气藏特征 1.储层岩石:文昌凹陷主储层岩石为白云岩、泥岩和砂岩,其中以砂岩和白云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适宜储集油气。 2.烃源岩:文昌凹陷油气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第四系和上第三系中。下第四系烃源岩以黑色泥岩、含泥页岩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成熟度较高;上第三系烃源岩则以湖相页岩和沉积岩中的干骼质为主,成熟度较低。 3.含油气层位:文昌凹陷区域含油气层位主要为下第四系中的凝析油气、高钠渗透油和低温液态烃,以及上第三系中的干气和低温液态烃。 4.构造特征:文昌凹陷区域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油气藏受构造变形作用,多分布于断裂裂缝、反转构造和漏斗状构造中,是文昌凹陷油气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因素。 四、油气勘探展望 文昌凹陷及其周缘区域具有较高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具体勘探情况需要深入研究。在油气勘探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烃源岩发育情况、构造特征、岩石圈流体、储集层特征等。建议在勘探过程中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对勘探领域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综合分析,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勘探方案,提高勘探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