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虹膜识别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提出并研究了一种虹膜识别算法。首先,对虹膜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关键特征;然后,将变换后的图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并选取部分奇异值作为虹膜特征;最后,通过比较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实现虹膜识别。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数据维度,提高识别精度。 关键词:虹膜识别;小波变换;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 1.引言 虹膜作为人体中一种独特的生物特征,具有不可复制性和高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对虹膜图像进行比对和识别,判断出虹膜图像与数据库中的虹膜图像是否匹配。传统的虹膜识别算法主要基于特征提取和相似性比较的方法,但存在维度高、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旨在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2.小波变换及其在虹膜识别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是一种多尺度分析的方法,能够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分量。对于虹膜图像来说,其具有丰富的频率信息,因此可以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出虹膜图像的特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小波变换将虹膜图像分解为低频和高频部分,从而实现图像的降噪和特征增强。同时,小波变换还可以对虹膜图像的边界进行检测,便于后续的识别分析。 3.奇异值分解及其在虹膜识别中的应用 奇异值分解是一种矩阵分解的方法,可以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在虹膜识别中,可以将虹膜图像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从而提取出虹膜的特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奇异值分解得到虹膜图像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从而实现虹膜的特征提取和表示。通过选取部分奇异值作为虹膜的特征,可以减小数据的维度,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4.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 本文提出的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虹膜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将虹膜图像分解为低频和高频部分,并提取出特征图像;然后,对特征图像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虹膜图像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最后,通过比较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实现虹膜的比对和识别。 5.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虹膜识别算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算法能够明显减小数据的维度,并且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精度。与传统的虹膜识别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高的准确性。 6.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减小数据维度,提高识别的准确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的性能,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DaugmanJG.Highconfidencevisualrecognitionofpersonsbyatestofstatisticalindependence[J].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1993,15(11):1148-1161. [2]KiranS.AComparativeStudyonIrisRecognitionTechniqu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pplications,2010,1(2):44-59. [3]LiuXin,ChangZhiyong,LiWei.AnImprovedIrisRecognitionAlgorithmBasedonEdgeDetectionandWaveletTransform[J].ProcediaEngineering,2017,174:830-835. [4]NguyenLisong,NguyenVTuấn.Performanceevaluationofwaveletbasedirisrecognitionsystem[J].IETImageProcessing,2014,8(1):14-26. [5]AkkayaÖY,YildizF,IslerV.IrisRecognitionBasedonGaborWaveletTransformwithGeneticAlgorithm[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novativeResearchInScience,2015,4(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