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AHP法的节能住宅指标评价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住宅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而为了更好的评价节能住宅,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来进行节能住宅指标评价研究。首先根据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AHP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能住宅的指标评价以室内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条件、建筑能耗、建筑设备系统为主要考虑因素,其中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建筑能耗水平也是评价指标的重要考虑因素。 关键词:AHP法;节能住宅;指标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引言: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能耗、能源危机、污染问题愈加显著和突出,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建筑的能源节约以及能源的清洁化重要性。而节能住宅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而如何评价节能住宅的优缺点,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来进行节能住宅指标评价,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一、研究概述 1.1节能住宅概述 节能住宅是采用新型节能技术,以及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原则设计建造的住宅。其不仅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人们的日常生活能耗,而且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 1.2AHP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HP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最初由Thomas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明。它是一种基于判断矩阵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决策中的多因素评估。 1.3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AHP法,对节能住宅评价指标进行权重构建,为提高节能住宅的能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基础。 二、研究方法 2.1问题分析 本文首先对节能住宅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评价节能住宅的关键指标,并依据实际调查收集的数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2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建立节能住宅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并对各层次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可以进行比较和权重计算。 2.3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AHP法中建立评价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和权重系数。 2.4实证分析 结合实际的建筑节能工程实例,通过计算得出的权重系数和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评估本文论述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指标体系 研究建立的节能住宅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共14个指标,分别为基础层次、次级层次和最终层次,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节能住宅指标体系 层次评价指标 1内部环境安全性、室内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建筑能耗、建筑设备系统、建筑结构、建筑空气压力平衡度、卫生间排气量、暖系统通风制度、室内紫外线治理度 2水利设施、采光条件 3红外线控制度 3.2指标权重 通过AHP法中建立评价矩阵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节能住宅指标权重系数 指标权重 基础层次 内部环境安全性0.071 室内热舒适性0.345 室内空气质量0.227 建筑能耗0.117 建筑设备系统0.150 建筑结构0.016 建筑空气压力平衡度0.040 卫生间排气量0.009 暖系统通风制度0.010 室内紫外线治理度0.015 次级层次 水利设施0.144 采光条件0.233 最终层次 红外线控制度0.052 3.3实证分析 通过对一座具体节能住宅的概念设计进行分析,验证本文的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结论表明,最终层次的红外线控制度、次级层次的采光条件和基础层次的室内热舒适性等因素对建筑的能源消耗影响较大。 四、结论 本文采用AHP法对节能住宅的评价指标进行体系构建和权重计算,通过实例验证,体现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针对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大数据本文构建的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计算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孙雪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节能住宅指标评价研究[J].太阳能,2016,45(1):23-27. [2]KaratasouS,AravossisK.Sustainablebuildingassessmentusingmulti-criteriadecisionmakingandAHPapproach[J].BuildingandEnvironment,2013,70(5):57-63. [3]ChenJ,HuM,FanZP.AssessmentofbuildingenergyefficiencybasedonAHP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andcasestudyinHarbinNorthernChina[J].EnergyandBuildings,2013,63(10):1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