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ZnO纳米棒有机材料异质结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ZnO纳米棒有机材料异质结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摘要:ZnO纳米棒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以及可调控的发光性能。本文利用有机材料构建了ZnO纳米棒的异质结,研究了其电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异质结的结构和能带对齐,可以有效地调控ZnO纳米棒的发光强度和波长。此外,还探讨了异质结界面的缺陷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为ZnO纳米棒的电致发光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ZnO纳米棒;有机材料;异质结;电致发光;发光性能 1.引言 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ZnO纳米棒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可调控的发光性能,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然而,ZnO纳米棒的发光性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光强度低、发光波长难以调控等。因此,研究ZnO纳米棒的发光特性,并找到调控发光性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方法 2.1材料制备 使用溶液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尺寸的ZnO纳米棒,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2.2构建异质结 将有机材料(如聚合物或有机小分子)溶液滴在ZnO纳米棒表面,并通过热退火或化学反应使有机材料形成一层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对异质结进行表征。 2.3发光性能测试 使用光致发光光谱仪(PL)测量ZnO纳米棒的发光强度和波长。通过调节外加电压,研究了ZnO纳米棒异质结的电致发光特性。 3.结果与讨论 3.1ZnO纳米棒的形貌与结构 SEM和TEM观察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nO纳米棒呈棒状结构,直径在10-200nm之间。通过XRD分析,确定其为Wurtzite结构。具有不同尺寸的纳米棒形态对发光性能有一定影响。 3.2异质结的形成与结构表征 通过在ZnO纳米棒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成功构建了ZnO纳米棒的有机-无机异质结。XRD和拉曼光谱结果显示,异质结的形成会引起晶格畸变和能带调控,从而影响发光性能。 3.3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通过施加外加电压,观察了ZnO纳米棒异质结的电致发光特性。实验证明,异质结界面的能带对齐及异质结的界面缺陷对发光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调节异质结的结构和能带对齐,可以有效地调控ZnO纳米棒的发光强度和波长。 4.结论 本实验利用有机材料构建了ZnO纳米棒的异质结,研究了其电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异质结的形成和结构调控可以显著影响ZnO纳米棒的发光性能。通过调节异质结的结构和能带对齐,可以实现ZnO纳米棒发光强度和波长的调控。此外,异质结界面的缺陷对发光性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ZnO纳米棒的电致发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elvarajP,RayappanJBB,LeeY-I.EffectofprecursorconcentrationsontheelectrochemicalgrowthofhighaspectratioZnOnanorodarray[J].Sensors&Actuators.B,Chemical,2013,176:402−407. [2]JinR,AhnHJ,ChoHK,etal.Solution-processednanyleafelectrodestructuresforpiezoelectricnanogenerator[J].NanoEnergy,2020,71:104619. [3]QuXM,ZhangXH,XuJJ,etal.TheeffectofthesizeofZnOnanorodsontheresponseofpiezoelectricnanogenerator[J].JournalofPhysicsandChemistryofSolids,2020,143:109450. [4]ZhouZY,HouTT,RenBH,etal.Fine-tuningtheoutputofaZnO-basedflexiblepiezoelectricnanogeneratorviatrappingandmodulatingchargecarrier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2020,8(31):15687−15695. [5]WangK,XuXX,LiuLM,etal.High-performancehybridizedtriboelectricnanogeneratorenabledbyZnOnanowirearraysandself-assembledmonolayers[J].ACSNano,2019,13(1):33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