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研究 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研究 摘要:利用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将脂肪酶固定化,研究了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载体的质量浓度对酶的固定化效果有显著影响,而酶的初始浓度对反应效率影响不大。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复合载体的质量浓度为0.2mg/mL,酶的反应时间为12小时,温度为35℃。该工艺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为脂肪酶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脂肪酶;固定化;工艺 一、引言 脂肪酶是一类广泛应用的酶类催化剂,通过水解反应可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然而,由于其在反应过程中易失活,使用寿命有限,对生产成本和脂肪酶含量的要求较高,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固定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脂肪酶的生产过程中,其中磁性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具有表面积大、稳定性好、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因此在固定化脂肪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研究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条件,以期达到提高反应效率、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目的,为脂肪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二、实验部分 1.实验物质 碳纳米管、磁性颗粒、脂肪酶 2.实验方法 2.1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 取适量的碳纳米管和磁性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经过超声处理,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辅助剂,使复合物分散稳定、羟基与二胺酸基等官能团形成凝胶,最终经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制备出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 2.2固定化脂肪酶 将制备好的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加入一定浓度的脂肪酶溶液中并控制反应条件,包括载体的质量浓度、酶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反应过程中反复磁性分离,洗涤并去除未结合的酶分子,得到固定化的脂肪酶。 2.3检测酶活性 采用理化方法测定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力值,比较其与游离酶的差别,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酶的固定化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中,我们固定化了脂肪酶并检测了其酶活性,研究了载体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 3.1载体浓度的影响 我们以皂化值为指标测试了不同浓度的复合载体对脂肪酶的固定化效果。结果显示,载体浓度越高,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对酶的吸附效果越好,载体浓度0.2mg/mL时固定化效果最佳。 3.2酶浓度的影响 我们以反应速率为指标测试了不同浓度的脂肪酶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酶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提高影响不大。 3.3反应时间的影响 我们以酶活值为指标测试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时间越长,酶的固定化效果越好,但反应时间超过12小时后,酶活性值基本保持不变。 3.4反应温度的影响 我们控制反应温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35℃下反应,酶的固定化效果最好。 四、结论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将脂肪酶固定化,并研究了载体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碳纳米管复合载体的质量浓度对酶的固定化效果有显著影响,而酶的初始浓度对反应效率影响不大,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载体的质量浓度为0.2mg/mL,酶的反应时间为12小时,温度为35℃。该工艺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为脂肪酶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HuangW,MaY,ZhaoZ,etal.ControlledSynthesisofMagnetiteNanorodsandNanoparticlesinAqueousSolutionsofFerrousSaltswithGlucoseasaReducingAgent[J].Langmuir,2005,21(26):12360-12366. [2]LiH,WangW,PanL,etal.Fe3O4/graphenecompositewithenhanced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sasananodematerialforlithium-ionbatterie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012,22(30):15320-15327. [3]王霖,曾永建,贺艳虹.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磁性纳米粒子增强的传统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6,22(5):641-644. [4]陈森,江涛,张锁淼,徐琳华,范振华.利用浸渍法制备碳纳米管/三氧化二铁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2016,31(1):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