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课题名称: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研究 一、课题背景 温室是一种人类为了控制环境和气候而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温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多个参数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对温室内环境实时监测和控制对提高植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意义。 传统的温室环境监测方法主要是手工检测和数据记录,这种方式存在操作不方便、数据收集效率低、实时性差、数据分析和处理困难等缺点。随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也开始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进行多参数实时监测,并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以提高温室环境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温室多参数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等功能,为温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主要任务和要求 1.搜集并分析有关无线传感网络温室环境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研究进展,掌握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通信协议、能耗控制等相关技术和应用实例。 2.设计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包括节点选择和布置方案、传感器类型和参数选择、通信协议和路由机制等。 3.实现温室多参数传感器节点的配置和组网、数据采集和传输等功能,要求实现实时监测多个参数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并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设计温室监测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系统,在云端实现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实现温室环境数据的远程监测和管理。 5.对所开发的无线传感网络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检验其实时性、精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分析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通信协议、能耗控制等相关技术和应用实例,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课题要求,设计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构建多参数传感器节点和无线传感网络集成平台,实现温室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3.节点配置和组网:将多个传感器节点进行选择和布置方案,并将其配置为无线传感网络,建立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采集。 4.数据采集和传输:对多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进行无线传输至云端,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的设置:设计并实现温室监测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系统,将温室环境采集的数据进行远程存储、分析和管理,为环境监测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性能测试和评估:对所设计和开发的无线传感网络温室多参数监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检测其实时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等指标。 四、课题的意义 本课题通过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现对温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多个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了温室环境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温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在推广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监测高效、可靠、低功耗和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监测、智能交通、医疗健康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对促进我国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参考文献 1.陈鸿飞,张爱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J].大数据与库,2017,3:47-50. 2.肖墨,李国祥.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温室技术研究[J].继电器,2014,42(5):45-49. 3.程居荣,郭汝军,张金波.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4,35(4):842-846. 4.Wang,L.,&Liu,A.(2017,November).StudyonWirelessSensorNetworkAppliedtoGreenhouseEnvironmentMonitoring.In2017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newableEnergyandDevelopment(ICRED2017).AtlantisPress. 5.Yang,H.,&Zheng,Z.(2016,August).Greenhousemonitoringsystembasedonwirelesssensornetwork.In2016IEE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yberSecurityandCloudComputing(CSCloud)(pp.628-632).I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