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任务书 任务书 任务名称: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任务背景:电力系统是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源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还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然而,由于现代电力系统规模庞大、复杂性高、设备众多,导致配电网故障定位变得非常困难。 任务内容:本任务旨在研究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研究广域相量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包括基于GOOSE协议的广域保护、广域差动保护等。 3.探索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理论基础,包括时序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 4.研究广域相量信息在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5.设计并实现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实现有源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掌握广域相量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为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提供数据支持。 3.探索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理论基础,确定适合有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 4.研究并比较各种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优劣,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5.设计并实现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验证系统的定位效果和可靠性。 任务计划:本任务计划为期12个月,具体计划如下: 第1-2个月:分析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 第3-4个月:研究广域相量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掌握数据采集和处理技巧。 第5-6个月:探索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理论基础,研究时序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 第7-8个月:研究广域相量信息在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9-10个月:设计并实现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第11-12个月:总结任务成果,撰写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提交成果报告。 任务成果:本任务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研究报告,包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方向和目标等。 2.关于广域相量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的研究报告,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技巧等。 3.关于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理论研究报告,包括时序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的研究。 4.关于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比较研究报告。 5.基于广域相量信息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报告,包括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 6.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发表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上。 参考文献: [1]GaoY,etal.Researchonfaultlocationmethodforactivedistributionnetwork.JournalofElectricalandMechanicalEngineering,2015,31(2):539-544. [2]WangS,etal.Studyonfaultlocationmethodbasedonwide-areameasurementtechnologyforactivedistributionnetwork.JournalofElectricPower,2016,31(3):65-69. [3]ChenY,etal.Applicationofwaveletanalysisinfaultlocationofactivedistributionnetwork.JournalofPowerEngineering,2017,21(3):52-57. [4]ZhangH,etal.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faultdiagnosissystemforactivedistributionnetwork.ChinaElectricPower,2018,51(3):68-72. [5]ZhaoY,etal.StudyonfaultlocationmethodbasedonGOOSEinformationforactivedistributionnetwork.Proceedingsof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ElectronicsandEnergyEngineering,2019: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