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对约束下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成对约束下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摘要:特征选择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旨在从高维数据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子集。然而,传统的特征选择方法无法充分利用未标记样本的信息,因此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成对约束下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PairwiseConstraint-basedSemi-supervisedFeatureSelection,PCSSFS)。该算法通过引入成对约束和系统性的特征评估方法,实现了对未标记样本的更准确的特征选择。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评估,PCSSFS显示出了在特征选择性能方面的优越性,为解决高维数据处理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特征选择,半监督学习,成对约束,特征评估 1.引言 特征选择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可以通过排除无关或冗余的特征来简化数据集,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解释性。在传统的特征选择方法中,通常只利用了有标签的样本,而对于未标记的样本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在现实任务中,未标记样本往往比有标签样本更容易获取,因此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成对约束是一种常用的半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将未标记样本之间的关系转化为约束条件加以利用。在特征选择领域,成对约束可以用于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或相关性的程度。本文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成对约束下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PCSSFS)。在该算法中,我们首先利用成对约束构建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矩阵,然后通过系统性的特征评估方法选取最具有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 2.相关工作 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一类方法是基于约束的方法,通过利用未标记样本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特征。例如,相对位置约束法通过计算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另一类方法是基于分布的方法,它们通过利用未标记样本的分布信息来选择特征。例如,拉普拉斯特征选择法通过利用未标记样本的拉普拉斯矩阵来选择最重要的特征。 3.PCSSFS算法 本节介绍了PCSSFS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步骤。 3.1成对约束下的特征关系建模 在PCSSFS算法中,我们通过成对约束来建模特征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我们将未标记样本对应的特征向量视为一个点对,利用成对约束来衡量点对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相关性矩阵,我们可以得到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布,从而将特征选择问题转化为解决成对约束。 3.2系统性的特征评估 在PCSSFS算法中,我们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系统性的特征评估方法来衡量。具体而言,我们引入了互信息和信息增益等指标来评估特征的相关性和重要性。通过综合考虑不同特征评估方法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子集。 4.实验评估 为了评估PCSSFS算法的性能,我们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CSSFS在特征选择的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的特征选择算法。具体而言,PCSSFS能够选择出更具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子集,从而提高了分类器的性能。 5.结论和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成对约束下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PCSSFS)。通过引入成对约束和系统性的特征评估方法,PCSSFS实现了对未标记样本的更准确的特征选择。实验证明,PCSSFS在特征选择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特征选择方法,提高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的性能,为高维数据处理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Li,X.,Liu,J.,&Lu,X.(2018).Pairwiseconstraint-basedsemi-supervisedfeatureselection.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40(5),1196-1208. [2]Liu,B.,Ma,Y.,&Dai,W.(2013).Semi-supervisedfeatureselectionviamanifoldregularization.Neurocomputing,120,41-47. [3]Zhu,X.,Ghahramani,Z.,&Lafferty,J.D.(2003).Semi-supervisedlearningusingGaussianfieldsandharmonicfunctions.InProceedingsofthe2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chinelearning(ICML-03)(Vol.3,pp.912-919). [4]Huang,J.,Li,Q.,&Wu,C.(2012).Adaptivesemi-su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