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应用CBCT分析不同骨面型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CBCT分析不同骨面型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对于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分析不同骨面型患者的下颌前磨牙位置,发现随着下颌骨基础的不同,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对于安氏Ⅰ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CBCT;骨面型;安氏Ⅰ类;下颌前磨牙位置 1.引言 安氏Ⅰ类是常见的牙颌畸形类型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上下颌骨基础关系正常,但存在咬合不良、颌骨突出、门牙突出等症状。在安氏Ⅰ类患者的正畸治疗中,下颌前磨牙的位置调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CBCT分析不同骨面型患者的下颌前磨牙位置变化,为安氏Ⅰ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某齿科医院的安氏Ⅰ类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12~25岁,平均年龄为16.8岁。 2.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CBCT技术进行头颅三维成像,测量下颌前磨牙位置,分别测量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下颌前磨牙位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下颌前磨牙位置与不同骨面型之间的关系。 3.结果 3.1下颌前磨牙位置的测量结果 通过CBCT技术测量,得出50例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测量值,具体数据如下: (1)矢状面:平均值为32.5mm,标准差为2.3mm; (2)冠状面:平均值为15.8mm,标准差为1.9mm; (3)横断面:平均值为19.6mm,标准差为2.1mm。 3.2下颌前磨牙位置与骨面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具体变化情况。 (1)高角度骨面型(28例):矢状面下颌前磨牙位置平均值为31.9mm,冠状面平均值为15.6mm,横断面平均值为20.1mm。 (2)平面骨面型(11例):矢状面下颌前磨牙位置平均值为33.4mm,冠状面平均值为16.4mm,横断面平均值为18.8mm。 (3)低角度骨面型(11例):矢状面下颌前磨牙位置平均值为32.8mm,冠状面平均值为15.1mm,横断面平均值为19.4mm。 3.3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比较,发现随着下颌骨基础的不同,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也有所不同。高角度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向后倾斜,平面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向前突出,低角度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相对平稳。这一结论对于安氏Ⅰ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讨论 本研究利用CBCT技术对不同骨面型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结论对于安氏Ⅰ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正畸矫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5.结论 通过本研究对50例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测量和分析,得出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磨牙位置的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安氏Ⅰ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