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岔河集油田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岔河集油田油层中油水分离现象加剧的原因,结合该油田现有的注水方式,运用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提高采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该调驱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油层中的渗透性和通透性,提升油水分离效果;同时,合理调控微凝胶浓度和注入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调驱效率,使其成为岔河集油田采油工艺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 岔河集油田;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油水分离;采油效率; 一、引言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采油效率,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新技术成为了各大油田开发者的必修课。岔河集油田作为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其地质条件复杂,原油黏度高,水油比例不稳定等问题,使得该油田的采油难度和成本较高。 柔性微凝胶作为一种新型调驱技术,其具有粘弹性、高稳定性和可逆性等优越性能,能够有效改善油层渗透性和通透性,进而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提高采油效率。因此,以岔河集油田为研究对象,探究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在该油田中的应用和实效,对于该油田的采油工艺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岔河集油田油水分离现象的原因 岔河集油田的原油黏度较高,而且该油田所处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不便,这些因素使得该油田注水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依靠自然注水和机械注水两种方式。但是这样的注水方式不能够有效地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通透性,导致岔河集油田中的油水分离现象加剧。 三、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原理及其特点 柔性微凝胶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形成的胶体,其特点在于具有多孔结构和粘弹性,且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结构。该技术通过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通透性,使得油水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1.粘弹性:柔性微凝胶本身具有粘弹性,可以把油层中的孔隙和裂缝填充起来,使得油层的有效渗透性和有效通透性得到提升。 2.多孔结构:柔性微凝胶的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把油层中的油水分离物质吸附起来,提高油水分离效果。 3.可逆性:柔性微凝胶的结构可以随着外界条件变化而发生改变,使得其适应不同采油条件下的应用。 四、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在岔河集油田中的应用 本研究在岔河集油田中,以柔性微凝胶作为调驱剂,运用提前注入、自然渗透和机械注水三种注入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通透性,提升油水分离效果,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柔性微凝胶的浓度和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当浓度过高或注入方式不当时,会导致柔性微凝胶的结构稳定性下降,从而使调驱效果变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柔性微凝胶的调驱剂浓度和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我们确定了在0.5%~1%,三种注入方式下,柔性微凝胶的调驱效果基本达到最优状态。 五、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我们发现柔性微凝胶调驱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岔河集油田油层的渗透性和通透性,提高油水分离效果,进而提高采油效率。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柔性微凝胶的浓度和注入方式,对于调驱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六、参考文献 [1]S.A.Gad,A.T.Dowell,andZ.Zhang.Experimentalstudyoftheeffectoftemperatureandsalinityonviscoelasticsurfactantfoamstability.JournalofPetroleumScienceandEngineering,72(3-4):243-250,2010. [2]S.Zhang,S.Du,H.Fan,etal.TheeffectofsalinityonpHandviscosityofaminated-guargum-basedmicrogelsystems.ColloidsandSurfacesA:PhysicochemicalandEngineeringAspects,452:78-86,2014. [3]J.Jaeger,A.S.Renouf,andJ.P.Korb.Combinedimpactofevaporationandgellingagentsonfoamstabilityinporousmedia.ColloidsandSurfacesA:PhysicochemicalandEngineeringAspects,452:62-70,2014. [4]P.Zhang,J.Song,B.Wang,etal.Microstructureandrheologyofanoppositelycharged-polyElectrolyte-complexgelatdifferentshearrates.Journalof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431:191-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