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算法研究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s)是由大量小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它们在覆盖区域内协同工作以完成集成的任务,如探测、监测和数据采集等[1]。WSNs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多级结构、低功耗、分布式和实时性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领域[2],并成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WSNs长期稳定运行,节点的能量必须得到有效地利用,而节点分布算法是保证节点能量均衡分配的一种重要方法。节点分布算法是指安排节点在传感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分布方式的技术。合理的节点分布算法能够改善网络性能、提高节点生存期、减轻节点信号干扰和降低能源消耗等。 本文旨在基于能量均衡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算法,该算法以电池寿命来衡量每个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并以此来动态调整节点的部署位置,使得网络中的节点能够实现能量均衡分配,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一、相关研究 传感器节点分布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针对传感器节点分布问题,相关研究学者提出了大量优化算法。 1.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节点分布算法 在传感器节点分布中,遗传算法是一种常用的优化算法。这种算法通过启发式优化出现的符号返回优秀的解决方案。Sevanathan等[3]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分布算法,通过使用一组遗传中的操作来进行遗传优化。该算法考虑了节点之间的干扰,以及优秀的率/覆盖率平衡。 2.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节点分布算法 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启发式算法,根据蜜蜂群体行为来优化。Wang等[4]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用于传感器节点分布问题。该算法通过约束条件来显式控制节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前的方法相比,改进的算法改善了覆盖率,减少了节点数量,并降低了网络能耗。 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节点分布算法 另一种常用的优化算法是粒子群算法。Liu等[5]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传感器节点分布算法。该算法通过设计适应性函数,动态调整粒子阵列和速度阵列的控制和信息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和其他基于遗传、贪婪和最大最小模型的算法相比,均能够在节点分布的质量上获得较好的结果。 二、基于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算法 节点的能量消耗是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期的主要因素,而能量的平衡分配有助于延长整个网络的寿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均衡的节点分布算法,可以使得整个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电池寿命大致相等。 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以下的算法思路: 1.每个节点在启动时,向基站发送其最初的电池水平。 2.基站可以使用该信息来计算每个节点在是否充电之前的剩余工作时间。然后,基站将该信息预处理,计算每个节点在网络中的贡献率。 3.将每个节点的贡献率用于动态调整节点的位置。具体而言,节点位于较远的位置会更快地消耗其电池电量,因此需要更快地充电或设置更多的天线覆盖范围。然而,节点位于覆盖范围小的位置会更少的受到干扰,因此更加稳定和持久。 4.我们使用遗传算法来进行节点分布的优化,以通过交叉和变异来获得新的优化节点的位置。 5.经过多次优化,可以得到最优节点分布位置,使得各个节点能够实现能量均衡分配,延长网络的寿命。 三、实验验证 我们使用NS-3平台进行实验验证。验证网络中有100个传感器节点,节点在覆盖区域内的位置随机生成。每个节点的初始能量为10J,每秒消耗能量为0.01J。基站的距离为200米,覆盖范围半径为100米。我们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节点分布,验证节点能量均衡分配情况。实验数据如下: 图1:节点电量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我们的算法成功地实现了节点能量的均衡分配。整个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电池寿命相差不大。 同时,我们进行了与传统随机节点分布和节点距离优化分布算法的比较。实验结果如下: 表1:不同节点分布算法能量消耗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我们的算法进行节点分布后,整个网络的能量消耗减少了约28%左右,验证了我们算法的有效性。 四、结论 本文基于能量均衡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算法。依据每个节点的电池寿命动态调整节点的位置,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使得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能量消耗趋于均衡。实验验证表明,我们的算法成功地实现了节点的能量均衡分配,并且有效减少了网络的能源消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的算法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LiuD,NittelS.Geosensornetworks:asurveyofrecentresearch[J].Journalof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2015,13(3):516-533. [2]CuiX,WuJ,ShiY.Coverageanddeploym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