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民社会视角下我国环境法治之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法治也成为公民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公民社会视角出发,探讨我国环境法治的构建。 一、什么是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相对于国家与市场而言的社会第三方领域,它是指由市民自主组成、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构成的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网络。公民社会拥有独立的目标、资源和运作机制,它可以与政府、企业等不同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对其施加制约、监督,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公民社会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空间,促进了社会多元化发展,为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环境法治在公民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不断增加,人们日益关注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公民社会中,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有以下几个作用。 1.保障公民权利 环境法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社会中的NGOs可以依托环境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公民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 2.促进政府责任 环境法治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政府的责任。在公民社会中,NGOs可以通过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政府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促使政府更加负责任地处理好环境问题。同时,NGOs可以积极参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专业的环境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激发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可以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公民社会中的NGOs可以通过环境法律法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历程 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73-1988年) 这个时期,我国开始了环境保护的初步探索,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但由于环境意识和法治意识不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都存在缺陷。 2.发展期(1989-2003年) 这个阶段,我国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同时,政府开始强化对环境保护的管理,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普及。 3.深化期(2004年至今) 这个阶段,我国环境法治进一步深入发展。政府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执法,同时在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司法保障等方面逐渐完善。而环保NGOs也通过参与法律制定和司法监督等方式,对环保事业的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我国环境法治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但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效性不高。虽然有大量环保法律法规,但执行能力不强,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也不够健全,并且一些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较为淡漠。 2.环保NGOs的力量还有待加强。在我国,NGOs的立法和注册机制还不完善,同时环保NGOs的合法性、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也亟待明确。 未来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更加科学、完善、实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对企业和政府的环保监管。 2.改进环保NGOs的政策环境,让它们有了更多正式立法和注册机制,增加他们的影响力和公众认同度,让他们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进行舆论引导。 3.加强网络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更好地促进群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动的实施。 4.在保障既得环境利益的前提下,切实增强政府和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 五、结论 公民社会对于环境法治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可以促使政府和企业落实环保责任,也可以保障公民的权益,积极参与环保救援和监督工作。我国环境法治从1973年萌芽期开始到现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环境法律制度。但尚需在行政之外建立严密的监管机制,实现“实非破虚”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