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收入、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就业状况、金融制度和文化等。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1.收入 家庭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也就越高。居民储蓄的基本功能是未来消费的储备,和当前消费的替代。以家庭为单位,收入越高,储蓄率越高,表明家庭未来对品质生活的需求被满足程度更高,因此会更倾向于将资产用于未来消费计划中。 2.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越高,居民储蓄水平也就越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更有可能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以提前储备未来消费的资金;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受到身份认同和需求偏好影响,更倾向于消费。此外,接受过教育的人对未来的发展和储蓄能力的认知也更深刻,更容易制定出更好的储蓄计划。 3.家庭规模 家庭规模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家庭规模越大,储蓄率就越高。这是因为家庭规模大,社会角色不同,居民对于生活的支出需要会更多,因此家庭总收入的一部分会被用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家庭规模大,里面有许多成员协调同步,也有助于储蓄。 4.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就业稳定、收入稳定的居民对未来的消费计划自然更有信心,储蓄率也会更高。相反,就业状况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消费,并且可能更多地利用借款等方式满足当下需求,从而减少了储蓄率。 5.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也会影响居民储蓄。储蓄有很多种方式,而优秀的金融制度能够引导居民选择更优质的储蓄方式。发展完善的金融制度会鼓励仅仅靠储蓄积累的市民更多地寻求理财增值等方式,提高合理储蓄率。相反,如果储蓄方式单一、信息不透明、缺乏监管则会限制居民的储蓄行为。 6.文化 文化和传统观念也会影响居民的储蓄率。在中国,对于储蓄的文化观念非常重要,人们普遍认为储蓄不仅仅是一种金融行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富有且清贫的居民家庭,在挣扎受到的压力和承诺中,常常会采取“甘愿节俭”,以此可以帮助建立起财务自由。 二、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表明,以上理论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自2000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约为40%左右。其中,收入和家庭规模是影响储蓄率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收入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影响。据2019年的一份研究表明,收入是影响储蓄率的最主要因素。当市场收入增加时,居民的储蓄率也随之上涨;根据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国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的储蓄率就会增加0.22个百分点。按收入分组分析发现,居民储蓄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群体是相对有富裕的中等收入群体和边缘家庭的收入群体,相对于相对富裕的高收入收入群体和无代表性的低收入收入群体,前两个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率的差距相对较小。 其次,家庭规模也对居民的储蓄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2017年农村和城市的居民储蓄率分别为51.4%和35.2%,这与城市居民家庭规模较小,而农村居民家庭规模较大的现状吻合。一份研究还指出,中国居民储蓄是“内部储蓄”占主导地位。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储蓄的目的是购买住房等实体财产及支付子女教育和老年时养老保障。此时,家庭规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庭在寻求更多经济资源的同时以更加明确的理由来源,使得其中更多的需求被肯定并可容易实现。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收入、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就业状况、金融制度和文化等。收入和家庭规模是影响储蓄率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都证明了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的贡献。在中国的背景下,严格管理居民储蓄的确使中国人更加聪明和精明。在保证家庭生活需要基本前提的情况下,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可以帮助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推动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便于居民管理和增值他们的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