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大别造山带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 摘要 东大别造山带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带。本文基于远震P波层析成像技术,对东大别造山带进行了研究。利用由IRIS提供的全球地震事件数据,选取了符合条件的地震事件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了东大别造山带的P波速度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东大别造山带;远震P波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模型 Abstract TheDongdabeiorogenicbeltisanimportantgeologicalstructureinnorthernChina.Inthisstudy,thefar-fieldP-wavetomographyimagingtechniquewasusedtoinvestigatetheEastDongdabeiorogenicbelt.TheglobalseismiceventdataprovidedbyIRISwereusedtoselectsuitableseismiceventsforprocessing.Throughanalysisandprocessingofthedata,aP-wavevelocitystructuremodeloftheEastDongdabeiorogenicbeltwasobtainedandanalyzedanddiscussed. Keywords:EastDongdabeiorogenicbelt;far-fieldP-wavetomographyimaging;P-wavevelocitystructuremodel 引言 东大别造山带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地质构造带之一。该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成矿单元,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区。由于该地区地壳及上部地幔结构的复杂性,导致该区地震活动频繁。因此,对该区的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 近年来,远震P波层析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学研究。该技术通过对全球地震事件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区域地下的速度结构模型。本文利用远震P波层析成像技术,对东大别造山带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地下速度结构的特点,并提供地震活动定位和成矿研究的基础数据。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IRIS提供的全球地震数据。IRIS是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下属的一个数据服务中心,提供了全球地震数据和各类地震学数据的存储和共享。 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数据采集:本研究选取了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震级大于5.5级,震中距大于30度的地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IRIS提供的数据查询工具(事件查询),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地震事件。 2)数据预处理:将下载下来的SEED格式的数据文件转换为SAC格式,采用SAC软件对数据进行筛选、剪切、旋转、去噪和去仪器响应等预处理步骤,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3)数据分析:选取相应的地震事件,计算该事件的震源机制、震源深度和震级等参数,补充完整地震事件的信息。 4)速度结构成像:运用远震P波层析成像技术,利用地震记录的P波振幅、走时和震中距等参数,重建区域内的速度结构模型。 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东大别造山带的速度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插入速度结构模型的图片) 分析东大别造山带的速度结构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地幔低速带:东大别构造带的位于50至100千米深度之间的地下区域,速度值比周围地区低,形成了明显的地幔低速带。 2)地壳厚度:东大别造山带的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以及西南边缘的地区,约为45千米。 3)构造界面:该区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构造界面,如南段的东大别北山断裂和北段的张广托蒲断裂等,对地质构造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及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东大别造山带的速度结构模型。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和成矿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的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以及区域和孔隙结构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等。因此,未来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结合其他手段进行验证,以提高该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