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治理报告山西是产煤大省全省91个县(区、市)的小煤矿绝大部分是县以下的煤矿多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矿发展迅猛最多时有10000多座小煤矿。长期以来煤矿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后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给山西带来了严重后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沙峪煤矿为例沙峪煤矿矿区范围内分布着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xx余人。矿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土地较贫瘠受采煤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退化、荒芜、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煤炭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对矿山环境的较大破坏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矿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相继发生和出现。沙峪煤矿是一个具有34年开采历史的集体矿山采掘生产机械化程度中等回采率达65%累计原煤产量110万t采动面积约2.6km。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位下降据调查沙峪煤矿现采***煤矿坑排水主要来自其顶板(多层)砂岩裂隙水达300~500m3/d由于其集中排放改变了地下水运移状态周边地下水向井下巷道汇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使煤层之上含水层储水结构遭到破坏。矿区中部出露于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中的1眼天然泉以及各村中8处水井浅层均先后干枯使矿区内的村庄、居民及大小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矿坑排水大多数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2、采煤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沙峪煤矿采用长壁式采煤法全冒落顶板管理回采率65%以上煤矿投产34年来采动面积达2·6km2因井田地处低—中山区地表大面积黄土覆盖松散层厚度30~70m。据实地调查在采空影响范围内发现地裂缝20余处矿区内部分民居于1997年末开始出现地裂缝地裂缝宽度1·5~2cm最大降幅1cm最大宽度5cm。农田中也可见到多条地裂缝宽度10~20cm最大降幅15cm最大宽度38cm。采空塌陷面积达0·1km2造成33·3hm2土地破坏房屋轻微破坏51间严重破坏32间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3、煤矸石堆放的潜在危害据相关资料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点:1)煤矸石自燃对环境的污染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3的矸石山发生过自燃放出大量的so2、h2s、co、co2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并伴有大量烟尘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煤矸石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人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3)矸石山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矸石山堆积过高坡度过大就容易造成滑坡;由于降雨等作用使得矸石山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便可能形成泥石流。沙峪煤矿现有废石堆放场2处分别堆放于主井口西侧的山坡和风井附近的沟谷中堆放量分别为8万立方米、12万立方米形成了约38°的松散边坡。高度分别达12~20m、8~10m。废石堆放既压占土地破坏植被又存在引发相关地质灾害的隐患。主井口附近的废石堆距东-夏公路仅10~15m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滑坡严重威胁过往车辆、行人安全。风井附近废石堆距风井约10m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泥石流从而对风井造成毁坏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废石露天堆放在降水淋滤下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二、治理与恢复方案1、避让搬迁由于煤矿的多年开采采空塌陷面积达0·1km2造成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塌陷还在不断扩大。村庄地下浅层水疏干人畜吃水困难对村民生命财产均造成威胁需采取部分避让搬迁方式进行治理。选取的新村址范围内地形地貌较好有一定量的地下水资源可基本满足当地人畜用水。耕地、植被情况较好水土流失轻微仅有挖方量较小的交通、居住、耕作方面的人类工程活动交通方便无采空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适宜建筑。2、采空塌陷、裂缝的治理与恢复耕地首先清理旧村庄用推土机推平通过压道机、推土机和运送汽车往复压实及时覆盖黄土。对因采空塌陷造成破坏的耕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填埋(夯实)裂缝和陷坑平整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治理报告田面因地制宜修筑相应的田间道路及排水工程并在各级梯田的外边缘修筑护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坝田恢复农田的耕种功能。土地复垦后耕作层的土壤大部分变为生土不利于作物的生长需要在深翻的同时配方施肥培肥土壤。同时为了保持人工土壤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