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壤(tǔrǎng)养分循环介绍1.有机磷 土壤有机磷的变幅很大,可以占表土的20-80%。目前已知的有机磷化合物主要包括一下三种: 1)植素类:植素及植酸盐,是由植酸与钙、镁、铁、铝等离子结合而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植物种子中特别丰富,一般占有机磷总量的20-50%; 2)核酸类:是一类含磷、氮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土壤中的核酸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核酸组成和性质基本类似。多数人认为土壤核酸直接由动植物残体,特别是微生物中的核蛋白分解而来,约占土壤有机磷比例的1-10%; 3)磷脂(línzhī)类:是一类醇、醚溶性的有机磷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组织中。在土壤中的含量不搞,约占有机磷总量的1%。磷脂(línzhī)容易分解,可产生甘油、脂肪酸和磷酸。2.无机磷 在大部分土壤中,无机磷含量占有主导地位,占土壤全磷量的50-90%。土壤无机磷化合物中几乎全部为正磷酸盐,除了少量的水溶态外,绝大部分以吸附态和固体矿物态存在于土壤中。 根据其结合的主要阳离子性质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1).磷酸铝类化合物Al-P:包括磷铝石,也包括富铝矿物(如三水铝石、水铝英石等); 2).磷酸铁类化合物Fe-P:如粉红磷铁矿及吸附于水合氧化铁等富铁矿物表面(biǎomiàn)的非闭蓄态磷; 3).磷酸钙镁类化合物Ca-P:指各种酸溶性钙镁磷酸盐,如磷灰石类,也包括磷酸二钙、磷酸八钙等; 4).闭蓄态磷O-P:也称还原溶解磷,包括被水合氧化铁胶膜包被着的各种磷酸盐。 土壤中难溶性无机磷大部分被铁、铝、钙元素束缚,一般来说,在酸性土壤中,磷与Fe3+和Al3+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在中性条件下与Ca2+和Mg2+形成易溶解性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a2+形成难溶性化合物。2)易溶性磷酸盐 包括水溶性和弱酸溶性两种。 易溶磷酸盐,一方面来自与化肥(huàféi),另一方面来自于难溶磷酸盐的溶解。2.影响土壤磷含量的因素 (1)母质中矿物成分的不同; 如,由石灰性风化体形成的红壤含磷量比由其它风化物形成的红壤含磷量多得多。 (2)土壤质地的差别 土壤细粒部分所含的磷主要是次生的磷化合物。 (3)P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 从上到下,磷的含量逐渐降低。原因 ①磷的迁移率很低; ②植物根系的富积; ③有机胶体或无机胶体对磷酸根的吸附作用(zuòyòng),上层较强。 ④耕作制度和施肥的影响;(三)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土壤磷素可分为(fēnwéi)两大类:有机态磷和机态磷。 有机态磷的含量占全磷的10~20%左右。②易溶性磷酸盐 包括水溶性和弱酸(ruòsuān)溶性两种。 易溶磷酸盐,一方面来自与化肥,另一方面来自于难溶磷酸盐的溶解。1.土壤(tǔrǎng)磷的有效化过程 有机态磷和难溶性磷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的磷酸盐或弱酸溶性的磷酸盐的过程是其有效性提高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释放。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zhuǎnhuà)为难溶性迟效态和缓效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土壤中磷的固定是非常普遍的。该固磷作用发生在土壤固相的表面。具体可分为: ①表面交换反应(fǎnyìng)(pH5.5~6.5) 通过土壤固相表面的OH-和溶液中的磷根交换, ②表面上次生化学反应(fǎnyìng) 在土壤CaCO3晶核的表面通过化学反应(fǎnyìng)或吸附形成一层 CaHPO4的膜状沉淀。 ③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3)闭蓄机制 当磷在土壤中固定为粉红磷铁矿(tiěkuànɡ)后,若土壤局部的pH升高,可粉红磷铁矿(tiěkuànɡ)的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氧化铁薄膜,把原有的磷包被起来,这种机制叫闭蓄机制。 Fe(OH)3PKs=37~38 粉红磷铁矿(tiěkuànɡ):PKs=33~35 胶膜有铁铝质的、钙质的。(五)土壤(tǔrǎng)磷的调节/2、提高(tígāo)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 (1)土壤酸碱度 pH6.5-6.8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tígāo)土壤磷的有效性。(3)土壤淹水 ①淹水使酸性土壤pH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chéndiàn),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②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 ③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jiànshi),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