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严重破坏(1957~1976年) 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6年至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形成 (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实际上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 (2)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后来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 (4)1982年宪法“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内容 (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2)“一国”是“两制”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仍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例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夕 二明考点: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 三抓关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第二步:析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