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精选1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篇1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篇2国士无双、一生尽瘁,袁隆平院士以一粒“种子”,种下了全中国的粮食梦。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如果问大家193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会想起什么呢?是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还是希特勒开始扩张势力,二战的导火索已经埋下?这些都是1935年的真实历史,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普通中国人来说,饥饿和死亡,才是他们每天的“家长里短”。这一年的黄河、长江先后泛灾,计有灾民约2059万人,赤地千里,流民无数,两河退水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当时中国医疗水平完全束手无策的大规模瘟疫,全中国一片哀鸿遍野。1935年,五岁的'袁隆平随母亲辗转路过汉江流域,汉口那些和他年龄相仿却嗷嗷待哺,又一无所获的小乞丐令他终身难忘。19岁的袁隆平毕业了,他毅然决定就读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袁隆平四年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打开地图也得找十几分钟的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从重庆坐船到武汉,从武汉再坐火车到长沙,再坐一天只有两班的小汽车翻越一座大山,在车上睡一晚才能到安江。在三尺讲台上,袁隆平一站就是十九载。而袁隆平从来没有忘记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填饱肚子的渴望,他日日夜夜和新中国的农民们呆在一起,他知道,粮食就是“黄金”,他立下大志:“用毕生让中国人远离饥饿!”他也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全中国人的骄傲,是他让中国人从此摆脱了饥饿,是他让我们中国有了粮食战略储备,有了不需要在粮食上被其他国家压制的底气。袁隆平曾说自己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做到稻穗下乘凉。他用毕生去完成自己的梦,我们也应该用珍惜每一粒粮食去怀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中国创造了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我们相信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饥饿和贫困终将从地球上消失。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篇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