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任务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增强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提高通信质量以及增加通信容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阵列天线技术作为一种多天线技术日益被广泛应用。阵列天线能够利用信号的时空结构,实现对波束方向的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提高通信性能的目的。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正是指利用阵列天线来精确定向和调节输出波束的方向,以增强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和提高通信质量等目的。 二、任务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研究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包括其工作原理、设计和优化方法、实现过程及相关应用。通过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工作原理:包括波束赋形的思想、技术原理、波束间的干扰和轴间波束电流相位差的调节等。 2.掌握阵列天线波束赋形设计与优化方法:了解各种常见阵列天线波束赋形设计方法,如线性贪心阵列波束赋形算法、空域逐步退化算法和蝶形分离算法等,并掌握各种优化方法来进一步提高阵列波束赋形的性能。 3.掌握实现过程:熟悉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掌握实际操作流程,包括阵列天线辐射特性测试、阵列天线元素的校准、波束赋形算法的仿真以及实现等方面。 4.应用领域:了解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相关应用领域,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天线阵列信号处理、卫星通信等。 三、任务内容 1.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概述 1.1常用天线波束形的概念及分类 1.2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概念和分类 1.3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意义和优势 1.4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应用领域 2.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算法 2.1阵列信号处理方法 2.2波束赋形算法及其理论基础 2.3线性贪心算法、空域全搜索算法以及最后蝶形分离算法。 3.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系统设计 3.1阵列天线辐射特性测试 3.2阵列天线元素的校准 3.3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算法的仿真实验 3.4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实现 3.5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系统的性能测试 四、任务要求 1.仔细阅读相关文献,理解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基础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 2.掌握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 3.善于发挥自身创造力,借助仿真、测试等手段,探究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发展的方向。 4.展开独立的思考和调研工作,有能力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展示。 五、任务周期及经费预算 本项目的完成周期为2个月,总经费预算为人民币10万元。 六、参考文献 1.CongLingandJinyanZhang,“Analysisofarrayfailuresindigitalbeamforming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AerospaceandElectronicSystems,vol.44,no.3,pp.1249-1256,2008. 2.T.Schumacher,H.Boche,andR.Calderbank,“Perfectspace-timecodes”,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vol.50,no.11,pp.2877-2891,2004. 3.D.Mani,R.T.Compton,III,andG.W.Wornell,“Awirelesscommunicationreceiverwithprogrammablearrayprocessingforinterferencesuppression”,IEEETransactionsonSignalProcessing,vol.51,no.7,pp.2011-2020,2003. 4.H.A.CirpanandH.M.El-Sallabi,“Anadaptiveantennaarraywithlowcomputationalcomplexityfordirect-sequenceCDMA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AntennasandPropagation,vol.50,no.3,pp.398-404,2002. 5.S.Roy,S.K.Sarkar,T.K.Sarkar,andC.K.Delaney,“Aniterativeprocedurefortransformingaclassofnonuniformlineararraysintotheiruniformcounterparts”,IEEETransactionsonAntennasandPropagation,vol.50,no.4,pp.459-46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