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壳构造带之一,其穿越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在区域地质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徽段是郯庐断裂带的中段,自古以来即为地震易发区,曾多次发生罕见的大地震,如1990年的临泉地震、2008年的南陵地震等,严重危害了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安徽段的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对于预测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区域地球物理研究及地质调查,深入分析安徽段地壳稳定性,并综合比较分析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安徽段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对该地区未来可能的地壳稳定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2.1研究内容 (1)地震活动性评价:通过对该地区历史地震记录的整理和分析,综合考虑地震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地震异常等因素,评价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2)地质构造分析:通过解析地震台阵渐进波束形成的深部结构影像和地质遥感数据,定量评估该地区的地下结构,探讨积水层、结构层、节理及地震断裂等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的关系。 (3)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通过获得的重力、磁力、电磁等地球物理场数据、异常特征,探讨地球物理场与断裂和地震发生潜在关系。 (4)遥感数据应用: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各类数据的地表特征,包括土地覆盖、岩性分布、地形图、地表形态等因素,为后续的综合评价提供支撑。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首先,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历史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评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2)其次,对地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积水层、结构层、节理及断裂的分布情况,探讨地质构造与地震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3)然后,获得重力、磁力、电磁等地球物理场数据,分析其异常特征,探寻其与地震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 (4)最后,结合遥感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对该地区的地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加深对地壳稳定性的理解。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 3.1预期研究成果 (1)对安徽段地壳稳定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建立该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 (2)评价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预测该地区未来的地壳稳定性风险。 (3)对郯庐断裂带整体地壳稳定性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3.2研究意义 (1)本研究成果为地震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例子,对于我国地震地质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3)本研究具有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理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可以为其他地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进度计划 (1)第一年:完善安徽段区域历史地震资料,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和分析。 (2)第二年:获得重力、磁力、电磁等地球物理场数据,分析异常特征及与地震潜在关系。 (3)第三年:结合遥感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对该地区的地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 (4)第四年: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完成学位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