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中的应用的任务书 任务书 题目: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 柴油是一种重要的燃料,但其中的硫化物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硫化物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人类健康和车辆排放标准等产生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氧化脱硫是减少柴油中硫化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氧化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参与,传统催化剂存在着活性低、稳定性差、反应条件严格等缺点。因此,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来促进柴油中硫化物的去除,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是其中的一种。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综述氧化脱硫现有的催化剂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特点。 2.合成不同结构、不同含基团的聚合离子液体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包括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 3.通过催化反应评价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如温度、空速、反应物比例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4.探究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深度脱硫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与现有催化剂进行对比分析。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出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中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以下意义: 1.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促进柴油中硫化物的去除,对改善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2.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低毒性、高催化活性、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对推动绿色化学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催化剂设计和材料科学领域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 1.综合文献资料,分析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的反应机理和常见的催化剂种类及优缺点。 2.采用阳离子反应剂、阴离子反应剂和交联剂聚合制备聚合离子液体材料。 3.利用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等技术对聚合离子液体材料进行表征。 4.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柴油氧化脱硫反应实验,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测试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5.利用色谱分析仪对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计划进度: 第一年: 1.综述氧化脱硫现有的催化剂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特点。预计完成时间:3个月。 2.合成不同结构、不同含基团的聚合离子液体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预计完成时间:6个月。 第二年: 3.通过催化反应评价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如温度、空速、反应物比例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预计完成时间:6个月。 第三年: 4.探究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深度脱硫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与现有催化剂进行对比分析。预计完成时间:9个月。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出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中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预计完成时间:3个月。 参考文献: 1.Zhang,S.;Zhang,R.;Li,H.CatalyticoxidationofdieselsootandmodelhydrocarbonsoverCuO–CeO2/ATNTpreparedbyasol–gelmethod.Appl.Catal.,B2010,95(1–2),145–152. 2.Cheng,W.;Ma,Y.;Ma,H.;Li,F.;Su,Y.;Zhang,X.;Huang,X.Highlyefficientoxidativedesulfurizationofdieselfuelbyanovelnano-Fe2O3supportedtask-specificionicliquid.Fuel2018,211,861–870. 3.Hu,Y.;Zhang,L.;Wang,G.;Liu,X.Insightsintotheperformanceofamide-basedtask-specificionicliquidsinoxidativedesulfurizationofdieselfuel:Acomparisonwithcommercialreagents.Fuel2019,239,1210–1219. 4.Li,C.;Xu,Y.;Zhang,G.;Chen,K.;Li,H.;Wang,C.Novelpolymericionicliquidsandtheirapplicationforoxidativedesulfurization.GreenChem.2012,14(3),860–866. 5.Du,J.;Zhang,S.;Wang,H.;Liang,M.;Jiang,N.;Sun,J.;Zhang,R.Ag/layereddoublehydr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