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属玻璃形成液体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题目:金属玻璃形成液体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背景:近年来,金属玻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金属玻璃即非晶态金属,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金属玻璃的制备需要将金属加热至超高温度,需要了解充分的金属液体动力学特性,以便制备高质量的金属玻璃。 任务:本项目旨在研究金属玻璃形成液体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粘度、密度和热力学性质等,以便深入了解其在形成金属玻璃过程中的作用。 任务内容: 1.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包括用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测定,比较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测定金属液体的粘度,包括剪切粘度和扭转粘度,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3.测定金属液体的密度,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测定。 4.利用溶解热测定法研究金属液体的热力学性质,包括测定金属液体与不同材料的相互作用。 5.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金属液体的动力学特性对金属玻璃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6.提出改善金属液体动力学特性的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金属玻璃的制备质量。 研究方法和步骤: 1.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结合的方式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其中静态方法采用附未知电压的等边三角形法,动态方法采用悬滴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判断哪种方法更适合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 2.剪切粘度和扭转粘度采用旋转热管法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不同金属液体的粘度和其变化规律。 3.采用质量法和容积法测定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金属液体密度。 4.利用溶解热测定法研究金属液体的热力学性质,测定金属液体与不同材料的相互作用,比较不同金属液体之间的热力学性质差异。 5.根据数据分析金属液体的动力学特性对金属玻璃的形成过程的影响,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6.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便提高金属玻璃的制备质量。 时间安排及进度: 本项目预计为期12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1-3个月:研究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并开始实验室制备金属液体。 第4-6个月: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7-9个月:测定金属液体的密度和热力学性质,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10-11个月:根据测定结果,探讨金属液体的动力学特性对金属玻璃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第12个月:整理实验数据,编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验收标准: 1.准确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粘度、密度和热力学性质等,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2.深入探讨金属液体的动力学特性对金属玻璃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对该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以论文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Zhao,H.,Zhang,Y.,Chen,S.,&Wang,W.(2017).Impactofconcentrationontheinterfacevelocitybetweenliquidalloysandceramicsubstrates.MaterialsLetters,198,79-82. 2.Ju,J.M.,Zhang,Z.X.,Guo,J.S.,Li,F.C.,&Zhang,L.Y.(2017).EffectofthesurfacetensionofNi-basesuperalloymeltsonthewettingbehaviorsonceramicmaterials.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691,172-179. 3.Zhao,B.,Li,D.,Bian,X.,Li,Y.,&Li,J.(2017).Achievingultrahighductilityandhighstrengthforbulkmetallicglassesbytuningsofteningtemperature.ScientificReports,7(1),1-8. 4.Wang,C.,Wang,Y.,Hu,L.,Gao,Y.,&Li,S.(2019).ThedynamicbehaviorandsolidificationofCu47Zr47Al6bulkmetallicglass.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773,1092-1098. 5.Li,X.T.,Jin,F.C.,Zhang,Y.,Zhang,W.L.,&Liu,C.T.(2018).Bulkmetallicglassesasstructuralmaterials:areview.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Technology,3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