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镁合金表面超疏水膜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题目:镁合金表面超疏水膜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镁合金因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热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然而,镁合金也具有一些缺点,比如易被氧化、耐腐蚀性不强、表面能大等。这些缺陷影响了镁合金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因此,针对镁合金的这些缺点,进行表面处理是提高其使用性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超疏水膜层的制备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超疏水膜层,将其表面性能优化。这种超疏水膜层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防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因此,本研究选择采取这种方法,研究和探索镁合金表面超疏水膜层的制备及其性能,以期为镁合金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1.文献综述 对超疏水膜层的制备技术、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和镁合金腐蚀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查漏补缺,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 2.制备超疏水膜层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超疏水膜层。通过调整CVD工艺参数和改变膜层成分,优化超疏水膜层的性能,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3.超疏水膜层的性能研究 对制备得到的超疏水膜层的自清洁性、防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等进行评估,与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并揭示超疏水膜层的防腐蚀机理。 4.优化超疏水膜层性能 通过调整CVD工艺参数和改变膜层成分,优化超疏水膜层的性能,提高其自清洁性、防腐蚀性和耐磨性。对于性能最佳的超疏水膜层,进行实际应用效果及稳定性测试。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意义在于: 1.探索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超疏水膜层的可行性,为镁合金表面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优化超疏水膜层的性能,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并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效果,提高镁合金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揭示超疏水膜层的防腐蚀机理和稳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4.提高我国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以全面了解超疏水膜层的制备技术和机理。 2.实验研究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膜层,并利用SEM、EDS等分析工具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 3.性能测试和评估法: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自清洁性测试、耐磨性测试和防腐蚀性测试等方法,评估超疏水膜层的性能。 4.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以确定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化趋势。 预期成果: 1.制备得到稳定的镁合金表面超疏水膜层。 2.确立最佳的CVD参数和膜层成分,得到最佳的超疏水膜层。 3.确定超疏水膜层的自清洁性、防腐蚀性和耐磨性能等。 4.揭示超疏水膜层的防腐蚀机理和稳定性。 5.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6.提高我国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研究进度计划: |研究阶段|计划完成时间|研究内容| |-------|---------|------------------------------------------------------| |第一阶段||文献搜集、整理和分析| ||第1-2个月|超疏水膜层的制备技术研究| ||第3-4个月|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研究、机理研究和较优的制备方案确定| ||第5-6个月|镁合金腐蚀机理研究| |第二阶段||超疏水膜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第7-8个月|采用CVD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膜层| ||第9-10个月|对制备的超疏水膜层进行测试和评估| |第三阶段||超疏水膜层优化与性能稳定性研究| ||第11-12个月|对超疏水膜层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进行优化| ||第13个月|对性能稳定性进行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分析结果、撰写论文、答辩| ||第14-15个月|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初步答辩| ||第16个月|准备和进行答辩| 研究经费来源: 经费来源:学校研究生课题基金 经费预算: |编号|经费用途|金额(元)| |---|------|--------| |1|实验材料费|5000| |2|实验仪器设备折旧费|2000| |3|实验动力、燃料费|1000| |4|差旅费、会议费、图书资料费等|2000| |5|申请专利或转化成果所需费用|1000| |6|论文发表和学位论文印刷费用|5000| |7|合计|16000| 研究团队: 本研究团队由3名研究生组成,导师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与实验室技术人员一起完成实验。 研究生1:主要负责文献搜集、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案制定。 研究生2:主要负责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研究生3: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