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武汉理工大学《Matlab应用专项实践》课程设计说明书 PAGE\*MERGEFORMAT2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袁娜专业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201班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夫琅禾费矩孔﹑单缝和圆孔衍射图样 设计目的 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的程序设计,软件在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中的应用,学会使用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绘制禾费矩孔、单缝和圆孔衍射图样,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也可以两种都有。改变矩孔、单缝和圆孔的参数,比较衍射条纹的变化。 提示:参考《物理光学》教材或冯国英《波动光学》,画二维图时用image和colormap函数,显示灰度图像时用colromap(gray(255)),255级灰度即可,画出的图和教材上的衍射图样一样。三维图时就用mesh或surf函数。 2.学习Matlab语言的概况和Matlab语言的基本知识。 3.学习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 三、初始条件 计算机;Matlab软件。 四、时间安排 1、2015年01月19日,任务安排,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说明。 2、2015年01月20日,查阅相关资料,学习Matlab语言的基本知识,学习MATLAB语言的应用环境、调试命令,绘图功能函数等。 3、2015年01月21日至2015年01月22日,Matlab课程设计制作和设计说明书撰写。 4、2015年01月23日,上交课程设计成果及报告,同时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2015年01月19日 系主任(或负责教师)签名:2015年01月19日 目录 TOC\o"1-3"\h\uHYPERLINK\l_Toc4305摘要 PAGEREF_Toc4305I HYPERLINK\l_Toc61791设计内容及要求 PAGEREF_Toc61791 HYPERLINK\l_Toc254501.1设计的目的 PAGEREF_Toc254501 HYPERLINK\l_Toc219671.2设计的要求 PAGEREF_Toc219671 HYPERLINK\l_Toc230772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PAGEREF_Toc230771 HYPERLINK\l_Toc291812.1矩孔衍射原理 PAGEREF_Toc291811 HYPERLINK\l_Toc219102.2单缝衍射原理 PAGEREF_Toc219102 HYPERLINK\l_Toc72612.3圆孔衍射原理 PAGEREF_Toc72612 HYPERLINK\l_Toc231743程序设计 PAGEREF_Toc231743 HYPERLINK\l_Toc294353.1矩孔衍射程序 PAGEREF_Toc294353 HYPERLINK\l_Toc208603.2单缝衍射程序 PAGEREF_Toc208604 HYPERLINK\l_Toc72453.3圆孔衍射程序 PAGEREF_Toc72454 HYPERLINK\l_Toc120474图形仿真 PAGEREF_Toc120475 HYPERLINK\l_Toc272904.1矩孔衍射仿真图样 PAGEREF_Toc272905 HYPERLINK\l_Toc133644.2单缝衍射仿真图样 PAGEREF_Toc133646 HYPERLINK\l_Toc70814.3圆孔衍射仿真图样 PAGEREF_Toc70816 HYPERLINK\l_Toc116965心得体会 PAGEREF_Toc116968 HYPERLINK\l_Toc7898参考文献 PAGEREF_Toc78988 PAGE\*MERGEFORMAT2 PAGE\*MERGEFORMAT 1 摘要 本文基于衍射理论,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来实现对夫琅禾费矩孔﹑单缝和圆孔衍射图样的计算机仿真,不仅参数很容易调节、模拟结果直观,而且与实验观测结果也非常吻合。这为数字化仿真现代光学实验和教学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手段。 MATLAB是一套高性能的数值分析和计算软件,它将矩阵计算﹑数值分析﹑图形管理和编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高校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仿真以其良好的可控性﹑无破性﹑易观察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在光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被迅速推广。根据光学原理设计程序进行实验仿真,简单灵活﹑周期短,而且不受实际试验条件的限制,节约了实验器材,并减少了实验者的操作难度。利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