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尽管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程度过高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表现为明显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改革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从我国自身变化历程的角度进行纵向比较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有大幅度的下降;与同时期世界各国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相比我国的表现既不逊于发展中国家也不逊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和各产业部门按照当年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产出能源和电力消耗强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21年22年间总下降幅度达66.8%;电力消耗强度22年间总下降幅度为22.7%。工业部门作为最主要的排污部门在最近几年其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除了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从2021年开始有轻微上升外其他指标都是降低的趋势。最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的恶化主要是总产出增加导致排污总量增加所致。(二)呈现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经济增长仍未摆脱对基础工业的过分依赖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的产业低度化现象仍很普遍。据统计目前我国12种重要原材料的物耗水平高出发达国家5~10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40%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资源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建设资金短缺、劳动力严重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尖锐矛盾。虽然我国资本形成率高达3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但由于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真正能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上的资金仍很短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格局我国的劳动力过剩和就业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人城镇公有制单位的富余人员也高达3000~4000万人在21世纪的前10年仍是中国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一)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经济体制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经济是集约增长还是粗放增长主要看经济增长是靠效率提高还是靠要素投入增加而决定经济效率高低的最基本和最根本因素是经济体制模式。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模式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严重错位:在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权力过大干预过多;而在应当由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作用缺位、作用发挥不足或不当的问题却十分严重。这是造成市场秩序不良、价格体系扭曲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经济相对粗放的增长特征与我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一方面我国的人均收入刚刚跨过1000美元水平居民对住房、汽车等存在较大的需求由此必然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高物质消耗的重化工业的迅猛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大规模建设也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高物质消耗特征。另一方面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决定的增长方式也难以避免其相对粗放的特征。(三)资源禀赋状况的影响我国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资源相对贫乏环境保护压力大劳动力资源过剩劳动者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不影响产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能够节约资本和物质投入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是我国的合理选择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增长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市场机制能否灵活作用能否充分反映各生产要素稀缺程度从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禀赋状况相协调。(四)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的影响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是我国经济增长中能耗高、污染严重、产出低的根本原因。几十年来我国科技投人的总量过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低下科技支撑不足;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缺乏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技术进步机制的主要问题是科技部门与企业长期脱节由此造成技术转移中的摩擦和技术交易费用增加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缺乏市场导向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进步缓慢。(五)人口素质和观念的影响我国科学与教育长期落后文化基础薄弱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