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铋系层状钙钛矿(n=4、5)多铁材料的A、B位掺杂改性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 多铁材料是指具有电、磁、机械、光等多种物理特性,并能够同时响应外界多种刺激(如电场、磁场、压力、光)的材料。多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 1.多铁存储器:利用电场控制磁性,实现磁性存储的快速改变。 2.多功能传感器:可以通过外电磁场、压力和温度等多种方式控制传感器产生的电磁信号。 3.电势调控器:可以通过调控电势来控制多铁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电磁感应、压力敏感、阻变等。由于多铁材料的应用前景巨大,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铋系层状钙钛矿(Bi-layeredAurivillius,简称Bi-Afm)是一种颇为有前途的多铁材料,它以钙钛矿为基础结构,通过B位掺杂的方式引入磁性离子,同时A位掺杂的方式引入铁电离子。Bi-Afm材料可以同时具有铁电和磁性特性,同时其晶体结构可以控制其多铁耦合效应,将会对多铁材料的应用开发产生重要意义。但是,Bi-Afm材料的缺陷相对较多,例如没有磁矩、衍射峰弱等,导致其磁性和铁电性能较弱。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C双掺杂的改性方法,使得Bi-Afm材料的磁性和铁电性能得到极大提升。这种双掺杂改性方法可以通过控制Bi-Afm晶体结构在B/C点的掺杂浓度来实现多铁性能的调控。因此本次研究的任务是通过B/C掺杂改性的方法,研究Bi-Afm材料的多铁性能。 二、研究内容 1.合成Bi-Afm材料:本次研究将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合成Bi-Afm材料。首先将钙钛矿、氧化物粉末与硼酸等混合,然后高温煅烧,最后用大气热处理使得产生铁电和磁性。通过改变Bi-Afm材料的制备条件,得到更优异的晶体结构和多铁性能。 2.B/C双掺杂方法:将选择不同比例的B/C原子混合物,加入到Bi-Afm材料粉末中进行高温共熔处理。通过热力学计算和物理实验,得到B/C双掺杂后物质的晶体结构、晶格畸变、磁电性能等研究资料。并评价B/C双掺杂改性对Bi-Afm材料磁电多铁效应的影响。 3.实验测试:对合成的Bi-Afm材料进行物理性质的测试。例如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材料结构;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磁性;使用极化-电场仪测量铁电性。通过实验检测Bi-Afm材料的多铁性能。 4.分析结果:得到实验测试的结果后,将对材料的磁、电、机械多种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Bi-Afm材料在干扰、耦合和响应等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和分析结果,进一步完善Bi-Afm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为实用应用做出更好的准备。 三、研究计划 本次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阶段1:准备与合成(预计时间为1个月) 1.了解Bi-Afm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配置制备Bi-Afm材料的原料; 3.传统固相法合成Bi-Afm材料 阶段2:B/C双掺杂改性(预计时间为4个月) 1.了解B/C双掺杂的原理和作用; 2.制备不同比例的B/C原子混合物; 3.Bi-Afm材料与B/C原子混合物高温共熔处理; 4.研究双掺杂后的物质磁电多铁效应。 阶段3:实验测试与分析(预计时间为2个月) 1.使用XRD检测材料结构; 2.使用VSM测量磁性; 3.使用极化-电场仪测量铁电性; 4.综合分析材料的多种性质; 5.优化Bi-Afm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 四、预期成果 1.成功合成Bi-Afm材料; 2.提出了一种可行的B/C双掺杂改性方法; 3.实验测试验证了B/C双掺杂方法对Bi-Afm多铁性能的显著改善; 4.研究得到表明B/C双掺杂改性可以有效提高Bi-Afm材料的磁性和铁电性能的科学论文或会议论文。 五、研究经费预算 本次研究需要的经费预算为1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购买、仪器设备购置和研究人员津贴等方面。 六、参考文献 1.Karpinsky,D.V.,Popov,M.Y.,Vopson,M.M.,&Ahmed,I.(2017).Bi-layeredAurivilliusmaterials:structure,magnetismandmultiferroicproperties.JournalofPhysics:CondensedMatter, 2.Zhang,C.,Ma,Z.,Shen,B.,Ma,C.,&Li,R.(2015).StrongMagnetoelectricEffectinBi-LayeredAurivilliusFerroelectricCeramicsModifiedbyB-ZrCo-Doping.ScientificReports,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