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深度学习的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辅助诊断算法研究的任务书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查出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食道癌等。但是随着内窥镜的普及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内窥镜检查过程中的出血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提高内窥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成为了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辅助诊断算法,旨在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在内窥镜检查中准确识别出出血病灶区域,降低出血风险,提高内窥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辅助诊断算法,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胶囊内窥镜检查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血病灶区域的特征信息; (2)设计并训练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出血病灶分类模型,能够在内窥镜实时检查过程中对出血病灶进行准确、快速的识别和定位; (3)验证本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内窥镜检查提供辅助诊断服务,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诊断准确率。 三、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的特征,确定特征提取算法; (2)设计并训练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出血病灶分类模型,使用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如PyTorch、Tensorflow等; (3)优化模型架构和参数设置,增加模型的鲁棒性和可迁移性; (4)对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使用公开数据集和从医院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对其准确性和鲁棒性进行分析; (5)应用算法进行实时诊断测试,和医疗专业人员合作,对算法进行准确性和实用性的评估和改进。 四、预期成果 (1)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辅助诊断算法,能够高效、精准地识别出血病灶区域,为内窥镜检查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辅助诊断服务; (2)通过对算法进行实时测试,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为临床医学诊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积累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图片数据集,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将研究得到的模型开源,为其他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研究的资源。 五、进度计划 (1)2022年1月~3月:进行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完成研究方案的撰写和审核; (2)2022年4月~6月:搜集和整理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建立数据集并分析; (3)2022年7月~9月:设计并训练出高效、准确的深度学习模型,编写代码,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 (4)2022年10月~12月:进行算法性能测试,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优化算法的方法,并对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5)2023年1月~3月:根据实际情况对算法进行改进和调整,并准备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公开演讲或技术报告。 六、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辅助诊断算法,其研究流程如下: (1)获取和整理胶囊内窥镜出血病灶的图像数据,包括内窥镜检查中的正常和异常图片; (2)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计算出血病灶区域的特征; (3)设计并训练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出血病灶分类模型,优化模型架构和参数设置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4)使用公开数据集和从医院获取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算法性能。 七、参考文献 [1]XuF,LiZ,WangM,etal.Detectionandclassificationofgastrointestinaldiseasesbasedoncapsuleendoscopyimages:acomprehensivereview[J].PeerJ,2019,7:e7324. [2]GuoY,HeL,ShaoJ,etal.Ahybridarchitecturecombining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andbidirectionallstmwithattentionforpolypdetection[C]//2019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s(IJCNN).IEEE,2019:1-6. [3]SinghS,MorganJ,SeoS,etal.Real-timeautomateddetectionofgastrointestinalangiectasiaduringsmall-bowelcapsuleendoscopy[C]//202042ndAnnual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theIEEEEngineeringinMedicine&BiologySociety(EMBC).IEEE,2020:103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