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汶川县瓦窑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工程措施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题目及背景 题目:汶川县瓦窑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工程措施研究 背景:汶川县地处四川省北部,是中国南北向地震带中四川段的核心区域,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和损失。在地震灾害之后,汶川县的地形地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泥石流也随之而来。瓦窑沟泥石流是汶川县泥石流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地区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瓦窑沟泥石流的特征及防治工程措施对于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1.研究瓦窑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流动特征,探讨泥石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2.对瓦窑沟泥石流的危害评价进行分析,明确泥石流对当地生产、居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为下一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分析当前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措施,评价其实际效果,提出改善措施,为泥石流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4.研究瓦窑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实施方案,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规范,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对瓦窑沟泥石流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2.对瓦窑沟泥石流的流动特征和危害评价进行分析。 3.总结和归纳瓦窑沟泥石流的流域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及难点。 4.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模拟实验,对瓦窑沟泥石流的流动特征、泥石流含量、流速流量等参数进行测试,建立封堵模型,提出具体治理措施。 5.研究并分析当前泥石流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提出改进建议。 6.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瓦窑沟泥石流防治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治理措施及施工计划。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瓦窑沟泥石流灾害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当地泥石流的历史,或进行前期调研,为本研究提供分析依据。 2.野外调查法:采用人力和仪器设备相结合的方法,对瓦窑沟泥石流的灾情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泥石流的流动特征,并针对问题提出防治解决方案。 3.室内实验法:通过建立相关泥石流模型,对瓦窑沟泥石流的流动特征等参数进行测试,建立封堵模型,制定具体治理措施。 4.数据分析法:收集泥石流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防治效果,为泥石流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流动特征分析,危害评价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治理措施方案:针对瓦窑沟泥石流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和施工计划。 3.学术论文: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在相关学术刊物上。 4.科普文章:针对普通公众,将研究成果进行普及性宣传。 6、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织机构: 本项目由汶川县政府主持,研究团队包括技术专家、工程师、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等。 人员分工: 1.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和控制,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并对项目研究内容和实施进度负总责。 2.研究团队: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案制定等工作。 3.工程师:负责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工作。 4.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指导和评审。 7、经费和时间计划 经费: 本项目预计需要资金50万元,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测试、工程设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支出。 时间计划: 本项目预计需要2年时间,其中第一年主要为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等工作,第二年主要为工程设计、方案制定和实施。 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年:进行资料搜集和野外调查,建立基础资料库、瓦窑沟泥石流波动模型、治理措施的设计和方案的制定,预计耗时6个月;针对模型进行多次模拟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预计耗时3个月;制定瓦窑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和管护规划方案,预计耗时3个月。 第二年:进行工程设计,精细化设计泥石流控制封堵设施以及洪水灾害治理工程设施,预计耗时4个月;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并开始施工,预计耗时8个月;完成工程验收和效果评价等工作,预计耗时2个月。 综上所述,本项目旨在研究瓦窑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流动特征,分析泥石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