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其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然而,传统的单一疗法难以满足肿瘤治疗的需求,联合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光热化疗联合治疗采用纳米载药体系把光敏剂和化疗药物包裹在一起,利用光热效应和化疗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副作用和毒性。 聚多巴胺是一种天然多酚生物胶,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分解性和可调性等特点,因此在纳米载药体系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聚多巴胺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和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构建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包裹含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通过光热效应和化疗协同作用,实现对肿瘤的联合治疗。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构建含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 2.综合评价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形态、尺寸、药物释放等性质。 3.研究光热效应对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影响。 4.评估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生物安全性。 5.初步探索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构建含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 采用静电交联法将聚乙烯亚胺(PVP)与聚多巴胺交联,然后加入光敏剂和化疗药物,制备纳米载药体系。 2.综合评价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形态、尺寸、药物释放等性质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仪(DL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形态、尺寸、药物释放等性质进行评价。 3.研究光热效应对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影响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光热效应对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影响。 4.评估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生物安全性 采用小鼠模型,评估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生物安全性,主要包括急性毒性、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指标。 5.初步探索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 采用小鼠肿瘤模型,给予光照和化疗药物治疗,探索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 四、预期成果 1.成功构建含有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 2.评价了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形态、尺寸、药物释放等性质。 3.研究了光热效应对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影响。 4.评估了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生物安全性。 5.初步探索了聚多巴胺纳米载药体系的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 五、参考文献 [1]Y.Xu,N.Liu,X.Wu,etal.FabricationofMultifunctionalPolyelectrolyte-BasedMicellesforSynergisticChemo-PhotothermalTherapy.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18,10(12):10061-10071. [2]X.Liu,Y.Gong,X.Zhang,etal.Enhancedtherapeuticefficacyofchemo-photothermaltherapyusinggoldnanostarloadedinjectablealginatehydrogel.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2019,139:463-473. [3]L.Wang,Y.Zhang,M.Feng,etal.Rationaldesignandbiocompatibleengineeringofnanomaterialsforcancertherapy.JournalofNanobiotechnology,2019,17(1):87. [4]J.Maidorn,F.R.Schmidt,S.Langguth,etal.Polydopaminenanoparticleclassificationandquantificationmethods:Acomparativeanalysis.ColloidsandSurfacesB:Biointerfaces,2019,174:434-442. [5]Y.Liu,Q.Zhang,R.Peng,etal.Synergisticchemo-photothermaltherapyofbreastcancerbymesenchymalstemcells/reducedgrapheneoxide/porouscarbonnanocomposites.BiomaterialsScience,2020,8(12):3281-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