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转型文献综述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本质上是社会转型的一个系统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结构性变动。这一现实背景为学术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研究议题,尤其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毫无疑问,社会转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科学界的一个热门术语,受到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特征、存在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建设,社会转型对于道德的影响和社会转型中价值观的变动等几个方面,以下对此分别展开论述。 首先是关于社会转型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如社会转型的概念和时间界定、基本特点、内容和类型、动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相关的研究学者有李培林、范燕宁、刘伟、王帆宇、刘玲玲和华兰英等。“社会转型”是英文“SocialTransformation”.王帆宇梳理了这个概念的来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转型’原本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微生物细胞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形式转移遗物物质的过程,移植到社会学以后,喻指社会的变迁、变化与变革,遂又有‘社会转型’一词”。(王帆宇,2014)同时,他区分了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虽然看起来‘社会转型’可以用来揭示和描述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但实际上在西方现代化的理论发展过程当中,‘社会转型’并不是一个泛泛而论的社会变迁概念。一般而言,社会变迁可界定为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成变化的过程。不过,它比较注重与强调的是这种变化过程的自然性。社会转型当然也是一种社会变迁,不过这种变迁侧重于描述的是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程,即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其突出的是社会的‘型'之‘转'。”(王帆宇,2014),“是社会系统的序变,是社会结构模式的转换,是社会立体结构的转变”(杨桂华,1988)。李培林认为,社会转型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对社会结构模式、运行体制和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整体变革和改造,进而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创造性活动”(李培林,1995)。范燕宁总结了社会转型概念界定的5种观点,包括社会学视角的界定、哲学层面的界定、狭义社会结构层面的界定、“后工业时代的界定和发展学角度的界定。(范燕宁,1997)同时,他发现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起始时间包括三种观点,分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范燕宁,1997)关于社会转型的动力,王帆宇认为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驱动力上,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主要来自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双重'推动,同时,来自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力量也是推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王帆宇,2014)华兰英总结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具体包括“广度前所未有、深度史无前例、难度十分艰巨和向度非常明确”(华兰英,1998),王帆宇则指出了社会转型的4个结构性特征,包括整体性、形式性、异质性和重叠性。(王帆宇,2014)关于社会转型的内容,王帆宇认为包括经济形态市场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两个方面,“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不仅要完成经济形态市场化的转型,同时还要完成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转型,即要超越阶段、合二为一地同时完成对经济形态市场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的双重转型.”(王帆宇,2014)华兰英认为包括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资源占有关系、社会分配关系、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政治与公共生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和对外关系9个方面。(华兰英,1998)。 其次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失范和道德重建。道德滑坡现象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多,包括张业清、李勇、黎民、彪晓红和关健瑛等。张业清系统梳理了转型社会中的道德失衡现象,核心表现为人们的自私自利,具体包括重平等而轻效率、重物质利益而轻精神激励、重目的而轻手段、重自我而轻他人、重社会权利而轻道德义务、重人情关系网络而轻社会规章制度、重利轻义倾向、重国外文明而轻本土文明和爱发牢骚而很少自省等9个方面。(张业清,1988)同时,他认为导致社会道德失衡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第一,社会的稳定结构与社会的动态表层发生了冲撞;第二,开放价值流向与封闭价值定向发生了冲撞;第三,物质利欲增生与道德文明约减发生了冲撞;第四,历史的静态自我与现实的动态自我发生了冲撞。冲撞的结果是人们道德心态晃忽不定。不平衡的道德状况就是社会转型期道德最突出的表现”(张业清,1988)。李勇认为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必然,主要原因是“第一,社会转型引起了国家与社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