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纲展示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________非常措施。2.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3)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________进行的有益探索。思悟升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扩大生产。考点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实现工业化 (1)1925年联共(布)第________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工业化方针。 (2)1926年起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3)1928年以后,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3.形成标志:________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颁布。 4.主要内容5.基本特点: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考点综合从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 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自主核对 考点一:帝国主义战争资产阶级集中管理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军事性固定的粮食税经济核算租借制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按劳取酬社会主义建设苏维埃政权1922 考点二:农业国十四次1936指令性国家权力民主和法制1.(2010·无锡模拟)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之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同时,政府还派遣征粮队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材料反映的即是这一史实。 答案:A2.(2010·杭州模拟)苏联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②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③加剧了工农关系的紧张④奠定了卫国战争的物质基础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依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考查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①是直接的积极作用,②③是直接的消极作用,④是长远的积极影响,⑤是长远的消极影响。它们共同构成对苏联做法的全面评价。 答案:D3.(2010·启东模拟)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下生活日用品的短缺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析:本题以一段笑话为切入点,考查对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本题要把握住时间“斯大林时期”,隐含的关键信息是“农民几乎不占有生活资料”,由时间可排除A项。由隐含的信息可排除B项和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农村实行农业集体化,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从而会出现笑话中“少油无锅又没柴”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 答案:C4.1920年,苏俄发生了多起游行示威运动(如图),参加者多为农民,也有刚入伍的士兵。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战争结束后应适时的改变经济政策。5.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答案:用行政手段来指挥经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中的体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 6.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答案:(1)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2)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使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按比例平衡协调发展。全面评价斯大林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认识 一是要认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它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能理解成是斯大林个人的主观产物。 二是要认识它的历史作用。高度集中,使国家能够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集中全部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举办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三是要认识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当时,主要是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