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刀医学概述目录针刀医学简史目录刀锋图在针刀医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体表定位等方法,运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刀疗法,是针刀治疗学的总称。针刀医学目录针刀为主 手法为辅 药物配合 器械辅助针刀医学的理论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过去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但是慢性软组织损伤仍然是久治不愈的一大类疾病,试图找出这类疾病的根本病因,一直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追求目标。针刀医学系统地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范围,通过对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和病理变化过程的研究,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种基本的病理因素,即粘连、挛缩、疤痕和堵塞。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骨质增生疾患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以往普遍认为它的病因是退行性变。人的衰老是可以推迟但不可以逆转的,就是说骨质增生这一类疾病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治疗的。这一病因学理论曾经使临床医生对治疗骨质增生疾病彻底丧失信心,也曾使医学研究人员一度认为研究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工作。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针刀医学认为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是人体内力学状态的异常变化——人体内力平衡失调。3.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关节畸形定义:以脊柱为中轴线的背部,上至枕骨上项线,下至尾骨,在颈部旁开1.5cm,在胸、腰、骶部旁开3cm,这样的一个区域,我们称之为脊柱区带。 脊柱区带内的软组织极容易劳损,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的新认识可知,在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形成新的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在适当的深度和部位即有可能卡压、牵拉区带内的神经末梢,造成这些神经末梢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通过和内脏植物神经相连接的通道,直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实质就是植物神经电流量的变化,另外如果这四大病理因素发生在某一脏器的电生理线路上,使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量发生变化,那将直接影响内脏的功能。 脊柱骨性组织因某种原因引起它的位置发生移动(用针刀医学影像学的方法读片),因为植物神经节大多位于脊柱的前面及其两侧,如果椎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必然牵拉或挤压有关的植物神经节,同样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有关脏器的疾病。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人体是有生命的活体,受到损伤后能够在一定限度内自我修复、自我调节。 当损伤超过人体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外时,才需借助外来因素来治疗。 在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时,也可以产生新的致病因素,许多严重的慢性病就是这样发生的。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角度来解释经络现象和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以前我们不重视骨关节的微小移位,更没有意识到它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 针刀医学对解剖学微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 骨关节周围的重要组织较多,如动脉、静脉、神经、脊髓、交感神经节、交通支等。骨关节的任何微小的位置变化都可能刺激或压迫这些重要组织,产生严重的疾病。针刀医学根据影像学的物理学特性,应用尸体和人体骨架造成骨关节的微小变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把被我们过去忽略的一些微小影像学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归纳,形成了诊断某些严重慢性病的新指标。 针刀医学按矢状轴、水平轴和冠状轴将骨关节微小移位划分成10多种类型。分别为: 左右旋转移位、左右侧方移位、前后移位、仰旋移位、俯旋移位、绕矢状轴的移位和上述几种移位的混合。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是在继承中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吸收了中医行之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宏观诊断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医学精细入微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医学独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学方法。7.针刀医学诊断学7.针刀医学诊断学7.针刀医学诊断学7.针刀医学诊断学7.针刀医学诊断学7.针刀医学诊断学中医传统手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机理多用镇痉止痛、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来解释。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手法学的精华,运用手法技巧,每个手法的作用原理都是根据生理学的要求、病理学的特点、解剖学的知识、生物力学的原理来设计的,每一个手法技巧,都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说清楚。 特点: 以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 精确性较高 对健康组织的附带性损伤较小 操作大大简化 施术时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