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劲性支撑穹顶局部构件失效状态下力学性能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任务背景 钢结构穹顶是现代建筑中重要的构筑物之一,具有优秀的空间感和美观度,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功能。但随着穹顶的使用年限的增加,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例如自然氧化、环境侵蚀、变形等问题,穹顶的构件失效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极大地威胁了穹顶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对穹顶的力学性能研究,可以为解决穹顶构件失效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保障穹顶的安全运行。因此,本研究将对劲性支撑穹顶局部构件失效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 基于劲性支撑穹顶局部构件失效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本研究目的如下: 1.研究失效构件对穹顶整体结构的影响,探究失效构件的裂纹扩展机制; 2.分析失效构件对穹顶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揭示失效构件引起穹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3.提出有针对性的对失效构件的检测、维护及修复建议,提高穹顶的安全可靠性; 4.推广本研究的成果,为劲性支撑穹顶和其他类似结构的设计、建设及维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对劲性支撑穹顶的结构及其失效构件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2.基于有限元模型建立失效状态下的劲性支撑穹顶静力分析模型,探究失效构件对穹顶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3.基于ANSYS软件进行穹顶的动力分析,考虑失效部位的动态特性,并分析失效构件对穹顶动态行为的影响; 4.结合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失效构件的裂纹扩展机理; 5.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失效构件的检测、维护及修复建议,以保证穹顶的安全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分析和总结现有穹顶的设计规范、建造技术及其失效构件的特点,了解劲性支撑穹顶结构及其受力特点; 2.利用ANSYS软件建立穹顶静力分析模型和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失效状态下穹顶的静力和动力响应; 3.分析穹顶失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裂纹扩展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确认和校验; 4.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现有穹顶的检测和维护经验相结合,提出保障穹顶安全可靠运行的建议。 五、研究意义 劲性支撑穹顶作为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其设计和建造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由于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容易出现失效构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对劲性支撑穹顶失效情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失效构件对穹顶整体结构的影响、失效构件引起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测、维护及修复建议,以提高穹顶的安全可靠性。 六、研究计划 本研究的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收集有关劲性支撑穹顶的设计规范、建造技术及其失效构件的特点,了解劲性支撑穹顶结构及其受力特点; 第二阶段(第4-9个月):基于ANSYS软件建立穹顶静力分析模型和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失效状态下穹顶的静力和动力响应; 第三阶段(第10-12个月):分析穹顶失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裂纹扩展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并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确认和校验; 第四阶段(第13-15个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失效构件的检测、维护及修复建议,以保证穹顶的安全可靠性; 第五阶段(第16-18个月):总结研究结果,编写撰写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 七、参考文献 [1]ZhaoyangD,ChiC,ChaoL.Astudyofthestressandfatigueperformanceofthecable-stayedglassroofbuildingbasedonthefielddata[J].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2018,140:210-223. [2]DoldiG,TrovòA,VillaV,etal.Aprobabilisticdifferentialevolutionapproachforstructuraloptimizationoftruss-girderbridgeswithCFRPcables:Arealcasestudy[J].AdvancesinEngineeringSoftware,2021,157:102943. [3]ChangJH,HuangCF,LoCL.Theprematurefailureofamodernisticshell-likestructure,TuntexSkyTower[J].InternationalJournalofFatigue,2007,29(3):474-484. [4]WuH,LiY,JiX.In-situmonitoringanalysisofalarge-spansteelstructurebearingsystem[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