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儿特定穴常用穴位一、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形态特点 “点”---指穴位的形态呈点状,如总筋 “线”---指穴位的形态呈线条状,如三关 “面”---只穴位的形态为一个部位,如腹 二、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分布特点 ——“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小儿推拿中的度量标准 同身寸,又称“指寸法”,是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忧一定比例,所以用小儿本人的手指来测量取穴。 头面颈项部穴位攒竹(天门) 【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次数】50-10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坎宫(眉弓)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50-1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为泻。 【次数】50-1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临床应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揉运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按揉耳后高骨。 【次数】50-100次。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烦操不安。 【临床应用】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常用于治疗感冒,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等合用;亦能安神除烦,治疗神昏烦躁等症。囟门 【位置】前发际正中上2寸,百会前凹陷中。 【操作】两手四指扶患儿头部,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合者,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本穴,称揉囟门。 【次数】50~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鼻塞、衄血、神昏烦躁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静安神、通窍,多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囟在12至18月之前闭合,故操作时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胸腹部穴位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两髂前上棘。 【操作】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次数】50~100次。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 【临床应用】搓摩胁肋,能顺气化痰、除胸闷、消积滞,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逆所至的胸闷、腹胀、气喘等有效。 腹(别名:腹阴阳) 【位置】腹部 【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称摩腹。 【次数】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分推腹阴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脐(别名:神阙) 【位置】肚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掌摩称摩脐。 【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泻泄、便秘,疳积等。 丹田 【位置】脐下2.5寸。 【操作】用掌揉或摩,称操丹田或摩丹田。 【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尿潴留。 【临床应用】揉、摩丹田能温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用于尿潴留,常与清小肠、推箕门等合用。 腰背部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次数】推100~300次,捏3~5次。 【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症。 【临床应用】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疗腰背强痛,角弓反张,下焦阳气虚弱等症。 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 【次数】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