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岩体结构面参数的摄影测量解译及三维网络建模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工程建设、地质灾害评价和地质资源勘探等领域中,岩体结构面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十分重要。岩体结构面是指在岩质体内与周边岩石层面或构造面有一定倾角的面状岩体内部界面。其稳定性和强度对工程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影响或提高地质资源勘探效率,岩体结构面参数的获取及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传统岩体结构面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技术,这样不仅耗时、费力、误差较大,而且只能获取少量岩体结构面信息,难以精准地评估岩体结构面参数。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摄像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结合前述技术,可以研究和分析大量、高质量的岩体结构面参数,实现对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资源勘探中岩石稳定性的预测和评估。 因此,本课题拟研究岩体结构面参数的摄影测量解译及三维网络建模系统开发与应用。此研究将为更有效地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提高岩体稳定性评估准确性,以及对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和地质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信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摄影测量解译技术在岩体结构面参数获取中的理论应用研究; (2)基于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建模系统设计; (3)岩体结构面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的数值计算及可视化研究。 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考察、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研究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岩体结构面参数获取及其在工程和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 (2)采用无人机载荷的高分辨率照片作为数据源,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解译技术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 (3)基于激光点云数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对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进行建模,提高精度和空间分辨率; (4)采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岩体结构面参数分布的数字化、计算和可视化。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1.预期成果: (1)建立高效、准确、可重复的岩体结构面参数获取模型; (2)设计并实现三维网络建模系统,建立准确的岩体结构面模型; (3)分析处理岩体结构面参数分布的数值计算及空间可视化。 2.创新点: (1)结合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岩体结构面参数的自动化获取和建模; (2)开发高精密度的三维岩体结构面网络建模系统,为岩体稳定性评估提供高质量数据; (3)实现岩体结构面参数的自动计算和计算结果的三维空间可视化展示。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1.研究计划: (1)阶段一(1-2个月):查阅文献,了解各种结构面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2)阶段二(3-4个月):设计摄影测量解译系统,并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 (3)阶段三(2-3个月):设计三维网络建模系统,建立准确的岩体结构面模型。 (4)阶段四(0.5-1个月):进行专业数据处理,实现岩体结构面参数的数字化、计算和可视化。 (5)阶段五(1-1.5个月):编写毕业论文,完善和总结研究成果。 2.进度安排: 预计第一阶段将在3月份完成;第二阶段将在4-7月份完成;第三阶段将在8-10月份完成;第四阶段将在11月份完成;第五阶段将在12月份完成。 五、参考文献 [1]李欣,胡积民,何民斌等.岩体结构面参数的获取与分析研究综述[J].人民珠江,2015(01):93-99. [2]赵艳茹,杨敏,汪志坚.基于无人机遥感和数字地形分析的稳定性评价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3):46-51. [3]陈婷,苏建华,贾旸.基于三维GIS的岩体结构面网络建模及其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4(04):1251-1256. [4]ZhangH,GeY,WangX,etal.Slopestabilityanalysisusingthethree-dimensionaldiscontinuitynetwork[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Yabomechanics.2009:1-8. [5]LiY,YangY,FangQ.Rockslopestabilityassessmentbythree-dimensionaljointnetworkmodelingwithlinearandnonlinearstrengthcriterion[J].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8,77(1):3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