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烧伤病人麻醉烧伤的定义皮肤的结构 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 层、基底层 真皮层:乳头层、网状层 皮下组织: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烧伤面积的估算烧伤的分度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烧伤临床分期及病理生理变化一)急性体液渗出期5.疼痛的影响 特别是浅Ⅱ°烧伤,局部疼痛十分剧烈,疼痛所致的神经内分泌影响多为交感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激素分泌增加,血中皮质醇、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儿茶酚胺均增高疼痛的心血管反应多表现为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强烈疼痛可使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由疼痛引起的这些应激反应,可明显消耗机体各脏器的贮备与代偿功能,促进机体走向衰竭6.能量消耗增加:主要与烧伤面积、深度、感染严重程度及开放创面的持续时间有关,因此,及时对烧伤病人行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7.酸碱平衡改变:严重烧伤时常见代谢性酸中毒,其次是呼吸性酸中毒原因:能量消耗增多;组织低灌流;肾功能障碍:H+不能排出,消耗HCO3-8.免疫系统变化:主要是T淋巴细胞减少;严重烧伤后,补体水平下降、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与生物活性下降 9.心血管改变 烧伤后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及毛细血管病变 急性心力衰竭:其诱发因素是心动过速、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冠状动脉循环血量减少和心肌抑制因子的影响。此外,烧伤时严重肺部感染和败血症亦可诱发心衰心律失常的原因有: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②严重感染与败血症;③严重呼吸系统病变;④水与电解质失衡;⑤并发心肌炎等 微循环改变,主要改变是血管壁通透性增 加、微血管收缩、微血栓及栓塞形成 二)感染期三)修复期烧伤病人围手术期监护对烧伤早期补液,可参考下述方法:(1)胶体液(血浆、血、代血浆制剂等):成人每l%Ⅱ°Ⅲ°烧伤面积为0.5ml/kg (2)电解质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成人每1%Ⅱ°Ⅲ°烧伤面积为lml/kg (3)水分(5%-10%葡萄糖液)成人为200ml上述计算量的一半于伤后8h内输入,另一半于以后的16h内输入。伤后第二个24h的补液量,除水分仍为200ml外,胶体液与电解质液补给量均减半 必须指出,不管应用何种方法计算液体需要量,只能是估计量,不能机械地去执行。一定要以血压、脉率、CVP、排尿量去评估液体是否已补足烧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BE值可以确定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当BE为-5mmol/L以上时,即应给5%NaHCO3液加以纠正 5%NaHCO3液的补给量(ml) =体重(kg)×0.25×BE负值数×1.73.积极治疗毒血症及败血症 及早以手术或非手术方法去除烧伤焦痂或痂皮,然后用植皮的方法覆盖创面,是防治烧伤毒血症与烧伤败血症的有效措施此外,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以增强人体抗感染能力,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药效最强的抗生素 4.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护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4.对肢体烧伤无法测量血压、脉率的病人,应借助观察排尿量、CVP、心率等变化,了解循环情况5.严重烧伤后,全身反应严重,机体生命器官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贮备均已消耗殆尽,极易发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6.大面积烧伤后,常无法行静脉穿刺,外套管针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实施液体治疗及静脉给药,但应妥善固定烧伤病人的麻醉方法2、冬眠合剂复合麻醉:由哌替啶及丙嗪类药做成的混合液,使用冬眠合剂的目的主要是因其具有强的镇痛镇静作用,一般与其他麻醉剂合用,相互增强作用。常复合氯胺酮和羟丁酸钠。 3、静吸复合麻醉:采用静脉麻醉药诱导插管,然后吸入安氟醚(Enflurane),异氟醚(Isoflurane)、七氟醚(Sevoflurane)或笑气(NitrousOxide,N2O)。 4.其他麻醉方法:对上肢或下肢广泛烧伤,可应用臂丛阻滞,脊麻或硬膜外麻醉烧伤病人的常见手术及麻醉选择3.取皮与植皮术 小面积取皮、植皮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对较大面积取皮、植皮术,可在氯胺酮麻醉下施行 4.大面积烧伤病人换药 一般来讲,伤面换药并不需要麻醉,但为减轻病人疼痛、方便操作、减少病人消耗,可考虑给一定量镇痛药、镇静药 5.合并有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功能不全的各种烧伤病人的手术均选用全麻插管烧伤病人术中管理烧伤病人术中管理(五)加强监测 (1)心电监测:用于了解心律及心肌供血情 (2)SPO2及PETCO2:用于了解呼吸功能 (3)CVP:用于了解右心状况,也是补液量及补液速度的客观指标。 (4)桡动脉压监测:用于了解左心功能状况 (5)排尿量监测:可了解内脏循环状况,及评估液体是否充足。(6)血气监测:用于了解酸碱平衡情况及酸中毒纠正情况。(7)中心温度与周围温度差监测:用于了解周围循环情况,以及改善组织灌流措施的效果。(8)出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定量。(9)血K+、Na+、C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