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 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比较姓名赵海红教育层次开本学号20061110184232省级电大北京电大专业汉言语文学分校门头沟分校指点教师赵志峰教学点 摘要 本人是从山西忻州走出来的一位工作人员.如今曾经离家快二十年啦!在北京的这十几年里本人想对自已家乡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区别在此进行一下比较,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忻州方言表示小称的基本方式有四种:一,堆叠;二,儿缀”;三,前缀“圪;四,小称音。忻州方言为山西方言晋语五台山片一种,前三种都能很好地体现,儿缀在本方言里同样具有表示动植物、衣物、家用器具、农具等的类称,在有些方言里也表小称,这类参差和地域有关。如:猪儿、狗儿/枣儿、梨儿/袄儿、裤儿/碗儿、锅儿/镰儿。与表示衣物和家用器具、农具等类称绝对的小称用堆叠。如:猪猪、狗狗/枣枣、梨梨/袄袄、裤裤/碗碗、锅锅/镰镰。其他的小称前缀“圪”,如:圪针、圪洞、圪台等;同样“圪”加堆叠表小的范围更小:如:圪针针、圪洞洞、圪台台等。文章主要通过山西晋语五台山片言语来分析忻州方言。 关键词:忻州方言,小称,堆叠,前缀“圪”,儿缀 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比较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门头沟分校赵海红 零引言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4607.htm"\t"_blank"班婕妤、杨家将、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1370.htm"\t"_blank"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革命和平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亲信地。国际共产主义兵士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031.htm"\t"_blank"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役就发生在忻州。这片土地还诞生了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忻州属于山西晋北地区一县级城市,位于省城太原北部,忻州北部紧邻山西原平县,西部近邻静乐县,南部为阳曲县。山西省107个市县可以说有107个方言特色,甚至一个县的不同村落的方言特色也各不相同,最惊奇的是一个村落只隔一条路,村儿南与村儿北也截然不同。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忻州人直至考上理想学府才离家,如今虽在第二故乡北京工作十多年,但一听乡音便亲切如故,加上不停学习,故想把家乡言语特点粗略总结,多数是个人观点望指点,以求本身发展及方言的更好保留与发展。 =1\*CHINESENUM2壹忻州方言“小称”词介绍 1.1忻州方言介绍。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一些极古老的文言词如今仍然保留在山西方言中。这样山西方言就显得很古老,也很优雅,极富神韵。其中忻州方言是山西方言之一。略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说文解字》中有:“舁,共举也”。“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伸为普通的“拿”、“携带”。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荷不动”,就是拿不动的意思。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天下之重任”句。“咥”(读die,阳平)--一个土的不能再土的方言,写下去却是一个古的不能再古的字眼。咥,吃的意思,但不是普通的吃,是指老虎、狼等猛兽的咬嚼,就是狼吞虎咽似地大快朵颐。 1.2、“小称”概念内涵:小称简言而之就是表小指爱,通常认为小称主要指名词表小指爱。如:灯灯(指电灯)/车车(指车)/狗狗(指动物名称)/瓶瓶(指各类玻璃瓶)等;孩子指指灯灯在哪?/宝宝,来,我们坐车车出去玩。/小赵,看前方有只白色狗狗。/茜茜,瓶瓶里有水,快来喝。等。 也有人认为某些描述词表爱好意。如:黄黄(蛋黄)/甜甜(指玉米秆高粱秆及糖类食品等)/绿绿(绿叶)/黑黑(易染黑他物之物)等;宝宝,来吃黄黄,可营养了;/收秋了,地头到处能见到大人小孩在吃甜甜;宝宝,爸爸给你加了甜甜,快来吃饭。/大人抱着小孩指着绿叶说:“请看绿绿,多漂亮!”。/扫煤时,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