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对美国OFDI逆向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中国对美国OFDI逆向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OFDI)一直在不断增长。这些投资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制造业、科技行业等。作为回报,中国政府也积极吸引并鼓励外国企业投资中国。如今,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担心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人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来自美国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这可能会导致美国企业失去市场份额,甚至在某些领域面临强劲的国内竞争对手。 然而,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可能带来更多的好处。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制造业。许多美国企业将生产线和制造技术转移到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中国的逆向技术进步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因此,对于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特别是对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对外国投资的态度和政策,并评估这些投资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 1.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本研究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的信息和见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影响两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2.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不仅关注中国利用外国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而且关注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和创新成果。这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 3.对现有问题进行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中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然而,本研究将更加关注技术转移和逆向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在经济学的范畴内去全面探讨有关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对于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问题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如制造业、科技行业等),对中国追溯分析进口自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的逆向技术进步过程,以评估逆向技术进步的贡献。具体分析方法包括制定问卷调查、采访企业信息采集。 3.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细致地研究中国逆向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和影响,以了解技术转移和逆向技术进步对公司的决策和业务发展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和重点 本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国OFDI的概述和发展趋势进行介绍,以及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和规模。 2.分析外国投资,尤其是美国企业在一些主要行业的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促进的作用。 3.重点分析中国逆向技术进步带来的利与弊,评估中国利用外国企业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的规模和成效,具体分析制造业、医药和新能源等重点领域。 4.在考虑到逆向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的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关注逆向技术进步和投资合作中的互相促进与利益的衡量。 五、预期结果和结论 本研究将根据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结果,以及文献综述的内容,对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预期结果包括: 1.深入了解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和互动情况。 2.评估外国投资对中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和限制。 3.评估中国逆向技术进步带来的利与弊,并分析政策和法律的作用。 4.建议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以实现互惠共赢的目标。 六、参考文献 1.张明,王晓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和新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6):1-14。 2.JohnA.Mathews。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中国的制造业,并带来了新的逆向技术创新[M]。翻译出版社,北京2008。 3.翟明知。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中国的海外投资[J]。信息产业观察,2010(8):20-23。 4.曹亚旋。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J]。经济论坛,2007(11):20-25。 5.沈清波,沙森。中国对美国OFDI的逆向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现代财经,201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