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科技应用迅速发展,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对网络架构和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以OpenFlow技术为基础的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成为新一代网络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虚拟网络的建立和管理,在网络资源利用和性能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虚拟网络映射算法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如网络拓扑结构、链路负载、安全隔离等,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瓶颈,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改进。 因此,本次研究将围绕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展开深入探索,旨在提高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效率和性能,推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和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现有算法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2.基于实际应用场景,构建OpenFlow网络,对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特性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设计并实现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实验平台,包括虚拟网络建立和映射、网络流量控制等基本功能和接口。 4.针对特定网络场景,开展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研究和改进,包括负载均衡、路由优化、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 5.验证新算法的效果和性能,进行性能测试、资源利用分析和系统评估,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效率和性能,推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和应用。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对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构建基于OpenFlow网络的虚拟网络映射实验平台,实现虚拟网络建立和映射、网络流量控制等基本功能和接口。 3.针对特定网络场景,从负载均衡、路由优化、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开展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研究和改进。 4.验证新算法的效果和性能,进行性能测试、资源利用分析和系统评估。 5.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和建议。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一个月):对软件定义网络基础知识和OpenFlow技术进行深入学习,了解虚拟网络映射算法基本理论和方法,搭建OpenFlow网络实验环境。 2.第二阶段(两个月):基于实验平台进行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设计和实现,包括负载均衡、路由优化、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 3.第三阶段(一个月):对新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和资源利用分析,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分析。 4.第四阶段(一个月):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和建议。 五、要求和评分标准 1.实验平台的搭建和基本功能的实现(20分)。 2.对现有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20分)。 3.针对特定网络场景进行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实现和改进(40分)。 4.性能测试、资源利用分析和系统评估(10分)。 5.实验研究报告质量和表达效果(10分)。 六、参考文献 [1]N.Mckeownetal.“OpenFlow:EnablingInnovationinCampusNetworks.“ACMSIGCOMMComputerCommunicationReviewvol.38,pp.69-74,2008. [2]W.FangandB.Liu,“OnlineVirtualNetworkEmbeddingwithShareableResourceUtilizationinDataCenterNetworks.“inProc.ofthe33rdIEEEINFOCOM2014. [3]Y.Xu,T.Wang,H.Zhao,andX.Gu,“MigratoryVirtualNetworkEmbeddingwithDynamicResourceDemandsinOpenFlowNetworks.“JournalofNetworkandSystemsManagement,vol.25,pp.97-121,2017. [4]J.LiaoandY.Tan,“VirtualMachinePlacementandTrafficFlowControlforOpenFlowNetworks.“inProc.ofthe13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pp.478-482,2013. [5]X.Zhou,J.Zhang,andG.Cheng,“DecentralizedResourceAllocationforServiceCha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