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及JNK信号通路的影响的任务书 任务书 题目: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及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肝脏由于代谢异常导致的脂肪堆积,除去饮酒、药物和毒素等因素后,直接与体重、脂肪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相关。目前世界各国的NAFLD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病,其预测将成为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一种高效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似物,具有降糖、抑制食欲、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利拉鲁肽不仅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还可以改善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并通过抑制肝内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酸氧化来减少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 JNK是一种蛋白激酶,其调节了多种生物学过程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炎症、凋亡、细胞增殖等。在NAFLD的病程中,JNK的激活可以通过上调脂肪合成的基因表达或者抑制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间接促进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同时通过促进肝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反应加速病程进程。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利拉鲁肽对NAFLD的作用以及其与JNK信号通路的关系。 二、研究目的 1.探索利拉鲁肽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 2.分析利拉鲁肽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3.深入了解JNK信号通路在NAFLD进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4.为进一步研究NAFLD的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建立NAFLD动物模型及药物处理组; 2.动物体内指标(血糖、胰岛素等)检测; 3.动物肝脏组织样本的采集、固定、制片及HE染色; 4.对肝脏组织形态进行光学镜下上或下调查; 5.检测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脂肪合成、脂肪氧化、凋亡和JNK等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水平; 6.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了解利拉鲁肽对NAFLD病程的控制机制,更好地挖掘JNK信号通路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开发NAFLD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工作计划 第一周:阅读相关文献及标准 第二周:建立NAFLD动物模型 第三周:对动物药物处理组进行处理 第四周:收集、固定、切片和染色肝组织样本 第五周:对肝脏组织进行光学镜下上或下调查 第六周:检测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脂肪合成、脂肪氧化、凋亡和JNK等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水平 第七周: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八周:组织论文撰写和汇报准备 六、参考文献 1.CusiK.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inType2DiabetesMellitus[J].CurrentDiabetesReports,2019,19:34. 2.Molina-MolinaE,LunardiS,García-MonzónC.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Basicconceptsandmolecularmechanisms.InFundamentalsofLiverCirrhosis(pp.147-167).Springer,Cham,2019. 3.SharmaS,MellsJE,FuPP,etal.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Part1:Initialdiagnosis,work-up,andanoverviewofthedisease[J].Gastroenterology2017,146:146:1632-1648. 4.ButlerAE,Campbell-ThompsonM,GurloT,etal.Markedexpansionofexocrineandendocrinepancreaswithincretintherapyinhumanswithincreasedexocrinepancreasdysplasiaandthepotentialforglucagon-producingneuroendocrinetumors[J].Diabetes.May,2013;62(5):2595-2604. 5.LeK,WengJ,LiuJ,etal.Exendin-4ameliorateshighglucose-inducedexpressionoffibronectinandCTGFinmouserenaltubularepithelialcells[J].NanFangYiKeDaXueXueBao.Nov,2017;37(11):1547-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