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2提高中厚钢板的探伤合格率的有效工艺措施 钢质的纯净度,模铸钢锭、连铸坯组织的致密度,是中厚钢板探伤合格率的基本保证。舞钢中厚钢板探伤合格率能够达到97%以上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新的工艺技术措施,改造并新建了先进的冶炼浇注设备。 2.1为了满足不同国家探伤标准,首先必须冶炼出洁净的钢水,即必须达到洁净钢的要求。对钢中的P、S含量、气体(N、H、O)和夹杂物的数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对夹杂物进行Ca处理,使硫化物夹杂物变性达到球化控制。舞钢采用了电炉+精炼+真空脱气的生产工艺(EAF+LF+VD),达到了洁净钢的要求(其主要指标见表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采用模铸工艺的钢锭成材钢板而言,钢水的洁净度比连铸坯成材钢板要求更高。 表1、钢中P、S、气体及夹杂物含量分析2.2有了洁净度高的钢水,还必须实施正确的浇注工艺,才能浇注出内部组织致密度高的优质钢锭和连铸坯,才能保证中厚钢板的探伤合格率。 2.2.1对于模铸钢锭而言,舞钢采取了一系列优质钢锭的生产工艺,确保11.7t、15t、21t、28t、35t系列钢锭的浇铸质量;基本杜绝了缩孔和大块夹杂物缺陷,有效地将钢锭中疏松、偏析、夹杂等缺陷控制在工艺规定的范围之内------即经过轧制工序后可通过超声检验关。舞钢模铸工艺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较低的过热度、较快的浇铸工艺(俗称低温快铸工艺),良好的帽口保温绝热措施,长浇注口加Ar气保护浇铸,浇铸后的冷却工艺(针对不同钢种的快冷及缓冷工艺)。实施了以上措施后,钢锭成材钢板的探伤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例如:舞钢每年向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出口7万吨左右钢锭生产的特厚钢板,其实物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特厚钢板的牌号为:S355J2G3、S50C、A36等,规格为:(80~410)*(2000~3500)*(8000~12000)mm;国外厂商派探伤工程师到舞钢,用ASTMA578、A435、SEL072-77等标准验收100%合格。 2.2.2近年来,舞钢连铸坯成材中厚板的探伤合格率已从97%提高到99%,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钢水较高的纯净度、正确的连铸浇铸工艺,铸机设备的良好状况。舞钢为提高连铸坯内在质量,采取了以下措施:精确控制中包浇铸过热度在20±5ºC以内;浇铸中采用长水口、浸入式水口并用Ar气封;采用吸收夹杂物性能好的连铸保护渣,合适的二冷水模式;严格控制铸机的定修周期,保持铸机的精度满足浇铸工艺要求;严格控制铸速和精度,在考虑铸速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矫直点未凝固厚度超过6mm左右的浇铸速度,避开中心裂纹发生的“危险铸速范围”。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舞钢连铸坯轧板的探伤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例如:用于上海芦浦大桥的S355和用于西气东输的X70中厚板的探伤合格率达到99.8%。 3中厚钢板中探伤缺陷种类和成因分析 由于冶炼、模铸、连铸生产工艺的不稳定,生产设备周期性磨损和老化,钢锭成材中厚钢板的探伤不合格率在2~4%之间波动,连铸坯成材钢板的探伤不合格率在0.5~2%之间波动。 3.1钢锭成材中厚钢板探伤缺陷种类及成因 钢锭成材钢板的厚度范围为40~410mm,个别品种应用户要求可达到500~600mm,厚板的组织从铸态一直延伸到控轧和正火后的细晶组织,晶粒度从2级分布到10级。从舞钢约80万吨探伤钢板的统计结果看:由单个大面积分层、夹杂类缺陷造成探伤不合格量占3%左右;由点状及长条状密集缺陷造成探伤不合格量占97%左右。 3.1.1缩孔 因钢水浇铸过热度过高,钢中气体含量高产生的钢锭缩孔,一般分布在钢锭头部、帽口线以下区域,在钢板中形成大面积缩孔性分层。此类缺陷在舞钢已基本杜绝。缩孔缺陷形状如图3(a)和图3(b)所示。 3.1.2边部折迭分层 此类缺陷的形成主要是轧制过程中初期压下道次的压下率小,造成钢锭表层延展过大,钢锭芯部延展不足,加上立辊的齐边压下道次又配合不当,形成钢板双边折迭分层(俗称重边),此类缺陷往往造成钢板的宽度定尺不合。边部折迭分层的分布如图4所示。 3.1.3密集点状及长条状缺陷 钢锭成材钢板的探伤条件如表2所示。表2钢锭成材钢板的探伤条件 仪器CTS-23 探头直探头、2.5P20 耦合剂水 灵敏度B1=100%+6dB或Φ5平底孔反射波高80% 此类缺陷主要是由钢锭中疏松、偏析、夹杂缺陷形成的,缺陷集中在板厚的中间1/3区域,缺陷相邻较近,平均1个/10~20mm。密集缺陷的分布头部最严重,从头至尾,密集度逐渐减少。缺陷严重时,只有尾部1-2米区域可合格,缺陷对底波影响在3~8dB左右,严重时达20dB。 从缺陷的波形反射和对底波的影响特性可判定为Φ2~Φ12mm的分层、夹杂和偏析。缺陷的平面分布如图5所示。图5(a)为常见的头部密集缺陷形式,图5(a)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