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艾滋病 (AIDS)概述HIV病毒: 单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直径100nm 分HIV-1型和HIV-2型(仅限西非流行) HIV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颗粒 ㈠结构:胞膜和核心 胞膜:gp120(外膜蛋白) gp41(跨膜蛋白) 锥形核心:p24核心蛋白,p17基质蛋白 RNA,逆转录酶(p66/51),整合酶(p32) gp(glycoprotein)—糖蛋白 HIV颗粒㈡基因:9个基因 3个结构蛋白基因: gag(groupspecificantigen)__p24,p17基质蛋白 pol(polymerase)__多聚酶,逆转录酶,蛋白酶 evn(envelop)--gp120,gp41 6个调控基因(对病毒复制起调控作用): tat(transactivator)--反式激活因子 rev(regulatorofexpressionofvirion proteins)--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 nef(negativefactor)--负调控因子 vpr(viralproteinr)__病毒r蛋白 vpu(viralproteinu)__病毒u蛋白(HIV-2,vpx) vif(vironinfectivityfactor)__病毒感染因子HIV-I分为3群13亚型 M群:A,B,C,D,E,F,G,H,I,J11个亚型 N群: N亚型 O群:O亚型 HIV-II分为7个亚型 A,B,C,D,E,F,G(五)HIV的特性 嗜淋巴cell性、又嗜NC性 感染的细胞有: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B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 多核巨细胞,骨髓干细胞。 (五)HIV的特性 抵抗力(耐低温对高温敏感) 室温液体环境可存活15d, 560C30分钟能失去感染性;100℃20分钟可完全灭活。 75%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0.3%过氧乙酸等可灭活。 紫外线、γ射线不敏感 1981年美国报告第一例AIDS,中国1985年报告第一例。 2011年全球HIV病毒携带者已达3400万人。新增HIV感染者每年250万,死亡人数约为170万人。 在2011年估计的中国78万感染者,新发4.8万例,2.8万死亡。新发的人员中81.6%是通过性途径传播,18%经过注射用品,0.4%经母婴传播。截至2009年10月,广西艾滋病感染者累计报告数超过5万例,全国排名第二。云南第一。 广西艾滋病不仅在吸毒人群中蔓延,而且向其他人群扩散的趋势明显,艾滋病在广西已进入加速流行期。㈠传染源(Sourcesofinfection) 病人及病原携带者(theclinicalandthesubclinicalinfections---carriers): 血液、精液、子宫阴道分泌物; 唾液、眼泪、乳汁 ㈡传播途径(Routesoftransmission) 性接触传播(Sexualcontact):同性恋、异性恋 血液接触传播(Injection):静脉药瘾者、血液制品、介入性医疗操作。 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transmission):胎盘,产程、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 其他: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意外、职业暴露 ㈡传播途径 不会传播HIV的途径: 不会传播HIV的途径㈢高危人群(Highriskgroups): 男同性恋(Malehomosexauls)、性乱交者、HIV感染者配偶; 静脉药瘾者(i.v.drugaddicts)、血友病(hemophiliacs)、多次输血者,卖血者; 女性感染者的新生儿。 发病机制(PATHOGENETICMECHANISMS) HIV 直、间接破坏 T淋巴细胞(CD4+)、巨噬细胞、树突细胞 细胞免疫缺陷(细胞数↓、功能↓) 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s)肿瘤tumors 发病机制 HIV------(经皮肤或黏膜感染)树突状细胞------V繁殖(24-28h)----局部淋巴结----(5天)外周血 HIV感染与复制-使CD4+TCell受损的机制: 直接损伤 HIV感染宿主细胞后每天产生10E9—10E10病毒颗粒的速度繁殖,直接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病毒复制产生的中间产物及gp120、vpr等可诱导细胞凋亡。 间接受损 1、非感染性受损:gp120与未感染HIV的CD4+TC的CD4+分子结合,使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发生溶解破坏 2、HIV感染骨髓干细胞,使CD4+TC产生减少。 3、免疫病理作用 (1)、细胞毒性T细胞(CTL):穿孔素,颗粒酶的作用。 (2)、靶细胞表面表达gp120,从而引起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D8+T细胞异常:HIV感染各阶段,CD8+T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