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儒家孝道伦理下的中国传统“养老”观——以尊老与敬老思想为视角句容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摘要:儒家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家孝道伦理所倡导的以家庭为主体的传统养老体制强调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缺一不可注重开展社会养老教育认为养老是统治者的天职。在大力构建和完善社会化养老保障模式的今天这些传统养老制度的重要理念和精华对实现国人的养老梦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孝道伦理养老“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孝的观念融入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根深蒂固。“孝”能作为百善之首成为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价值应归功于封建社会长期的儒术独尊和历朝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宣传。儒家思想以孝亲意识为中心富有仁爱精神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重任它所倡导的孝道伦理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意义最深远、内容最广泛、最具生命力和渗透力的文化系统。儒家高举着“孝”的旗帜主张老有所养、老有所敬始终对老人怀有脉脉温情和深厚敬意。例如孔子将孝与悌并提作为仁的思想之根本;在孟子“仁政”理论中养老是孝的重要体现。透过儒家孝道伦理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线的尊老养老制度设计这其间折射出的浓郁人道情怀和萦绕千年的养老梦想值得后人深思和回味。一、儒家孝道伦理下的养老观(一)个体家庭层面1、物质养老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有过经典阐述:“一切历史现象都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说明……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1]儒家孝道伦理也把养老问题最先落实到基本的物质层面亚圣孟子的民本学说就强调养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衣食。在传统封建社会百姓的衣食都依赖于农业而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儒家孝道伦理认为想要儿女赡养老人君王必须做到“使民以时”和“取民有制”[2]。“使民以时”是指顺应农业自然生产的运作规律让百姓有充足的时间去劳作、耕耘、收割、储藏粮食这样儿女才能准备好充足的食物来赡养老人使老人免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担忧。《梁惠王上》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意思是说如果在老百姓耕种劳作的季节统治者不征兵、不妨碍农业生产的时节那粮食就会吃不完了[3];“取民有制”是指统治阶级为劳心者“劳心者食人”但也要注意有节制。儒家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认为过于繁重的赋税徭役下人民很难有足够的剩余农产品去侍奉老人养老也是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因此做到“使民以时”和“取民有制”才能为百姓养老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2、精神养老养老如果只是给予老人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儒家思想认为对老人“精神层面”的慰藉更重要。因此精神养老是对子女更高的要求。首先精神养老要求子女对待老人必须要诚心。《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孔子认为只是供养父母就不能算是“孝”。因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显然在儒家的孝道伦理中如果没有“敬”字供养父母也就是跟养狗养马养牲口一样绝对不能称为“孝”。子女的孝顺来自他们真诚热爱父母的感情孝顺是要以温和顺从的心态来侍奉老人这样老人才能心情愉悦地颐养天年。因此事养父母必须诚心;其次养老需要“养志”。对老人来说夙志的延续、心愿的达成往往比对坐享锦衣玉食更为迫切。这就要求儿女注意在精神层面养老时的“养志”问题。“养志”即“顺从亲意之养”。对老人符合道义的心志和夙愿儿女应当竭尽全力帮他们达成或实现。关于儒家孝道伦理中的精神养老要求是否过高、常人难以企及的问题近代文豪鲁迅有过一段有趣的自嘲。鲁迅也非常想做个孝子他说自己原来是很天真地打算做个孝子。后来终于知道了儒家孝道“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5]这无疑是很耐人寻味的。(二)整体社会层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与社会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脐带关系接受着来自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养老问题当然也不是单纯的个体家庭问题而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层面上儒家孝道伦理主张建立养老保障体制开展重视学校养老教育为养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建立养老保障体制儒家孝道伦理为突出养老的至善性大力渲染圣王之治无不重养老。如孟子就赞美周文王“善养老者”他的主要方法是“制其田里……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6]让人民耕者有其田引导人民种树养家禽教育人民善待老人。五十岁的人穿丝帛制成的衣服才暖和七十岁的人要吃肉才不饿。在古代社会普通老百姓只能穿“布衣”丝绸只有贵族统治者才穿得起;而肉食也因稀少而珍贵也只有社会上层人士才能享用。帛与肉这样珍贵稀少的物品成为老人生活的必需品可见老人是何等受优待早已超越了温饱水平。显然儒家孝道伦理是试图以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建设来确保老有所养。尽管这些制度在封建社会历史上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