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虚词归纳1.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不敢言而敢怒 ③谁得而族灭也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⑥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固而近于费(bì) 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面山而居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骊山北构而西折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②而况于明哲乎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④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⑤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如: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大王来何操?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何3、乎文言虚词句中“乃”字的义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是” B、“才”,副词。 C、“只是” D、“竟、竟然”4.乃 君乃反迎而贺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5、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2、语气副词 (1)表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岂”。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估计、推测等语气,意为“大概”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祈使语气,意为“还是”。 例:“吾其还也”6.且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②且适南冥也6、且7、若补充复合词 8.所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某所,而母立于兹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他词性:1、表大概的数目。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2、假若,如果。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9.为 何以伐为? 恐为操所先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补充其他词性 10.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虢叔死焉 姜氏欲之,焉辟害 君何患焉(一)代词。 1.相当于“之”。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文言虚词12.以12.以 ①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以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③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蒙故业,因遗策 因击沛公于坐 因河为池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五、一词多义 因因言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4、于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 ③龟玉毁于椟中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段入于鄢 遂寘姜氏于城颖15、与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吾孰与徐公美 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 无乃尔是过与? 15、与 寡人无复与焉 蹇叔之子与师 与斗卮酒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吾与点也 管仲非仁者与 16.则《论语》六则。以身作则。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居则曰:"不吾知也!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17、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陈胜者,阳城人也 见者远,闻者彰18、之18、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之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⑤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⑦之二虫又何知 ⑧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⑨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