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推荐系统中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推荐系统中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爆炸式增长导致人们获取信息的困难增加,推荐系统应运而生。推荐系统是一种可用于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模式提供个性化推荐的技术。其中,协同过滤推荐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如购买、浏览等行为,然后找到与其相似的用户,推荐他们看过或购买过的商品。 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用户偏好是动态变化的,但传统方法的用户模型是静态的,无法有效捕捉用户的实时兴趣变化。同时,冷启动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挑战,新用户或新物品在系统中缺乏足够的数据,导致难以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推荐。 研究意义: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拟探索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方法。该方法可以捕捉用户兴趣的变化,并根据新的用户偏好向其提供个性化推荐。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利用用户反馈数据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解决冷启动问题。 研究内容: 1.用户偏好建模方法的探索:研究不同的用户模型,包括传统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如何捕捉用户偏好的变化,并根据新的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 2.基于反馈数据的推荐方法研究:研究如何利用用户反馈数据,如评分、评论和点击等,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本研究将探索不同的反馈数据处理方法,如如何处理缺失数据和如何将不同类型的反馈数据结合起来。 3.冷启动问题的解决:针对冷启动问题,本研究将探索如何利用物品标签等辅助信息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同时研究如何设计适用于冷启动的推荐算法。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可以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偏好变化和冷启动问题,并利用用户反馈数据提高推荐的准确性。预期的成果包括: 1.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2.对比不同反馈数据处理方法的实验结果,评估各方法的推荐效果。 3.针对冷启动问题,提出一种辅助信息结合的推荐算法,并在实验中比较不同算法的表现。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MovieLens数据集为例,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反馈数据,设计和实现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并利用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算法的推荐效果。 计划进度: 本研究计划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计划进度如下: 第一阶段(3个月):研究推荐系统相关理论和协同过滤算法,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阶段(3个月):收集MovieLens数据集并处理数据,设计用户模型,并初步实现基于用户偏好建模的动态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第三阶段(3个月):研究反馈数据处理方法,如何处理反馈数据中的缺失值,以及如何将不同类型的反馈数据结合起来。 第四阶段(3个月):研究冷启动问题,并提出一种辅助信息结合的推荐算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算法的推荐效果。 参考文献: [1]Su,X.,&Khoshgoftaar,T.M.(2009).Asurveyofcollaborativefilteringtechniques.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9. [2]Zhang,W.,He,J.,&Zhang,C.(2019).Towardsdynamicusermodelingforpersonalizedrecommendation.InformationSciences,485,462-480. [3]Said,A.,&Bellogín,A.(2016).Cold-startrecommendersystems:challengesandmethodologies.JournalofIntelligentInformationSystems,47(1),1-22. [4]Lops,P.,deGemmis,M.,&Semeraro,G.(2011).Content-basedrecommendersystems:stateoftheartandtrends.InRecommendersystemshandbook(pp.73-105).Springer,Boston,MA. [5]Adomavicius,G.,&Tuzhilin,A.(2015).Towardthenextgenerationofrecommendersystems:asurveyofthestate-of-the-artandpossibleextensions.IEEETransactionsonKnowledgeandDataEngineering,17(6),7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