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特征筛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数据集的维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例如,一个数据集可能包含上千万个测量维度和数百万个样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变得不再适用。因此,数据挖掘专家一直在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处理这种高维度数据集。 混合数据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数据组成的数据集,例如数值数据、分类数据和文本数据。分析混合数据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技术,例如聚类分析、分类器、回归模型等。混合数据分析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最相关的特征,以便在不影响精度的情况下降低数据集的维度。 因此,本研究将使用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结合特征选择技术,以找出最相关的特征。具体而言,我们将使用L1正则化技术对混合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探讨其在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中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采用以下方法: 1.数据预处理 首先,需要对混合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缺失值处理等。 2.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 其次,我们将使用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来建立分类模型,以预测数据集中的目标变量。我们将使用常见的分类器(例如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来建立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等技术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3.特征选择 在超高维混合数据集中,那些并不相关的特征可能会对模型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将采用L1正则化技术进行特征选择,以减少不相关的特征数量。L1正则化可以将系数压缩为零,从而实现特征选择。我们将在超高维度数据集中使用L1正则化建立模型,并比较选择特征后的模型性能与完整特征的模型性能。 4.结果分析 最后,我们将比较使用选择特征后的模型和完整特征的模型的性能,分析其优缺点,并讨论特征选择对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探讨特征选择技术在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数据分析师从混合数据中找到最相关的特征,以提高分类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混合数据分析研究提供经验和方法。 四、研究计划 本研究拟采用以下时间表: 第一阶段:2021年10月至11月 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熟悉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和L1正则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构思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 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缺失值处理等。采用常见的分类器建立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等技术评估模型性能。 第三阶段:2022年2月至2022年3月 采用L1正则化技术进行特征选择,建立选择特征后的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模型。比较选择特征后的模型性能和完整特征的模型性能。 第四阶段: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 分析比较结果,讨论特征选择技术在超高维混合数据判别分析中的应用。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HuaLi,HonglangWang,ShoudongHuang.Predictivemodelingforhigh-dimensionalbinaryclassification:areview[J].Neurocomputing,2020,403:17-37. [2]Yuan-XinSui,Ming-ChaoYin,TongLu,De-ShuangHuang.MultiobjectiveFeatureSelectionforHigh-DimensionalData:AReview[J].IEEETransactionsonCybernetics,2020,50(2):661-673. [3]ChuanWang,JiaWu,ChengzhangZhu.Ahigh-dimensionalfeatureselectionalgorithmforSVMmodelinintrusiondetection[J].JournalofNetworkandComputerApplications,2016,59:312-322. [4]YanliHu,KunLiu,QuanLiu,HuiWei.AfeatureselectionalgorithmbasedonL1-normregularizationandcorrelationcoefficients[J].Neurocomputing,2017,226:267-273. [5]LichaoZhang,WenjieZhang,QinghuaHu.FastCorrelation-basedFilterAlgorithmforFeatureSelectionofHigh-DimensionalData[J].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2008,23(3):37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