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GIS最优路径法的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 采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采矿过程中,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耗尽,采空区的数量逐渐增加。采空区是采煤过程中形成的凹陷地带,它对地下和地表的影响十分显著,采空区中出现的地震、井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不仅影响煤炭生产的安全稳定,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在采煤过程中,采空区的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采空区的治理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道路建设上。采空区道路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包括:道路线路的选择、路线的优化、道路设计标准的制定等。合理选择采空区道路线路,最大限度地控制采空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于采煤工程的正常开展和环境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基于GIS最优路径法,对采空区的道路选线进行优化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GIS最优路径法,对采空区的道路选线进行优化研究,将道路建设在采空区空间分布、采空区覆土厚度、采空区固结压力、采空区开采方向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从而提升采空区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分析采空区道路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相关标准,制定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 2.构建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采用GIS最优路径法,考虑道路建设所涉及的空间因素、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计算采空区道路选线的最优路径; 3.对比不同道路选线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选择最优的道路选线进行建设。 三、研究内容 1.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制定 本研究将对采空区道路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采空区空间分布、采空区覆土厚度、采空区固结压力、采空区开采方向、道路设计标准等因素。结合现有道路标准和采空区地质特征,制定合理的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 2.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构建及路径计算 本研究将基于GIS技术,根据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结合采空区空间分布、采空区覆土厚度、采空区固结压力、采空区开采方向、道路设计标准等因素,构建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并采用GIS最优路径法,计算选线模型的最优路径,并进行分析。 3.道路选线方案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比对 本研究将对比研究不同的采空区道路选线,综合考虑选线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分析不同选线方案之间的差异,选择最优的道路选线方案进行建设,为采空区道路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四、研究方法 1.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制定: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标准法等; 2.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构建及路径计算:GIS技术、最优路径法、计算机模拟等; 3.道路选线方案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比对:经济效益分析法、安全性能评估法、统计分析法等。 五、预期成果 1.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制定完整、科学的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 2.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构建基于GIS最优路径法的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计算并分析最优路径; 3.道路选线方案比对结果:对比不同道路选线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选择最优的道路选线进行建设,提出最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设方案; 4.学术论文:撰写学术论文一篇,并拟定二至三个SCI、EI收录目标期刊。 六、研究计划 第一年 1.采集采空区与道路相关数据,分析采空区及道路的空间特征,制定采空区道路建设设计标准; 2.基于GIS技术,建立采空区道路选线优化模型,计算出初步选线方案; 3.对比初步选线方案之间的差异,分析选线方案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初步选择最佳选线方案。 第二年 1.优化初步选线方案,分析选线方案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选择最佳选线方案; 2.撰写研究论文,组织论文修改和完善,准备投稿; 3.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研究成果。 七、研究预算 本研究预算总额为18万元,包括: 1.装备费用:2万元,主要用于购置计算机等必要装备; 2.实验耗材费用:1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地图材料、数字化硬件等项目所需的耗材; 3.差旅费用:2万元,主要用于研究人员出差期间所需的车费、住宿费和餐费等支出; 4.邮费和电话费用:0.5万元,主要用于研究期间通信和快递费用支出; 5.专家咨询费:4万元,主要用于请专家进行研究方案评审及检查工作; 6.实验室设施费用:2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实验室所需的设施; 7.文献资料费用: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和相关图书等; 8.研究人员薪酬费:5.5万元,主要用于研究人员工资和福利支出。 八、研究人员介绍 本研究由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李畅、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王红、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张三组成。研究团队成员均已参与并完成了相关研究项目,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术,具有完善的学术素养和互补性的专业背景。其中,李畅拥有丰富的地质工程学科背景,熟练掌握GIS及相关技术,负责研究选线优化模型构建;王红具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背景,负责处理与分析地理数据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