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习得性无助——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 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两大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是一种是综合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抽象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态度等非能力的特征。这两大因素是相互协调发展的,智力因素的发挥需要非智力的支撑。 一个孩子学习好不好,不仅要看智力因素,而且要看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正常的情况下,假如孩子缺乏学习兴趣、态度不端正、意志力不强,那他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将不会很好地发挥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聪明的孩子反而学习成绩不好,而一些学习兴趣浓厚、意志力强和学习态度好的孩子往往能成为学霸。所以,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就看我们怎样恰当调整了,使得它们能够协调发展。 孩子学习不好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毫无兴趣、学习动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自信、学习情绪化、态度不端正等,直接导致学习没有上进心、上课不认真、作业无所谓、考试考不好、经常受大人批评,使学习越来越来差。家长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费尽心思,经常为孩子找补习老师,但结果怎样呢?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提上去,反而出叛逆行为,更加不想学习,真可谓小孩累,大人更累。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习得性无助”,即一个人经历挫折或失败后,面对现实问题产生退缩、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时,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会减弱,由此产生无助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在研究动物时提出了这个概念。他们把狗放进一个实验箱中,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受的电击,而如果狗跑到箱子的另一边,他们就关掉电击。多次实验后,研究人员发现:只要蜂音器一响,在电击前,先将箱门打开,此时的狗不但没有逃走而是不等电击开始就开始趴着出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选择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实验结果显示,反复对动物施加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绝望和无助。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假如你在学习或工作上经常失败,那你可能会放弃自己多努力,甚至怀疑自己多能力,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但实际上,你并不是什么真的不行,而是此时的你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学习差的孩子,常常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好,给自己设置一个圈套,放弃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就像一个久病的人,在遭遇各种病痛之后,情绪沮丧,对自己生命逐渐麻木,最后放弃努力,任由医生、家属和疾病摆布。 “习得性无助”表现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以学习为例,有些孩子在情感上厌恶学习;在认知上觉得自己缺少天分,不是读书的料,即使一次成绩出色,那也是偶然;在行为排斥学习,讨厌上课,对老师有意见,总想逃出教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家长逼孩子学奥数、作文、英语、绘画、钢琴等,也可能会出现“习得性无助”。有不少抱怨孩子参加了补课,但学习成绩依然如故,甚至倒退,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强迫孩子补课,又没有真正提高成绩,当然会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状态,使之出现恶性循环。因此,“习得性无助”泯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抹杀了学习兴趣,失去学习积极性。 人在儿童时期最容易陷入自卑心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觉得大人是那样高大和无所不能,心理自然会产生自卑感。当孩子经历第一次失败时,得到的可能不是大人的理解,而是批评或训斥。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卑心理将更加严重。比如孩子的学习不好,成绩一直很差,老师和家长都要批评,有些家长可能直接说他:“你真笨,怎么每次都考不好!”又如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很努力,但成绩依然不好,家长可能就急了:“你看看人家,都考了前10名!”当孩子帮大人做家务时,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孩子笨手笨脚的,就说:“你放着吧,别搬了。”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殊不知大人的批评在不断加深孩子的自卑感。 怎样让孩子摆脱“习得性无助”,转变为“习得性乐观”呢?塞利格曼认为能否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关键在于怎么归因和解释,一定的解释风格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不加干预,则有可能持续一辈子。正向的归因和积极的解释,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发展,但负向的归因和消极的解释则会让孩子更加自卑。例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是智力问题,这本身就不客观,因为造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所有能力。所以,“差生”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性概念,没有一个孩子是真正的“差生”。 在平时生活中,大人帮助正确归因是有帮助的。当孩子失败的时候,采取正确归因,归因于客观原因,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智力不行。例如一个孩子的